戈谢病
概述
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
常有多脏器受累表现,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面色苍白、骨痛等
与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变异有关
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定义
戈谢病又称葡萄糖脑苷脂病、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等,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常有多脏器受累表现,症状轻重差异很大,发病越早,症状越重。
本病为罕见病,尚无法治愈,通过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及延长生存时间。
分型
根据神经系统是否受累可将戈谢病分为以下4种类型。
Ⅰ型
为非神经病变型,是最常见的亚型,病情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有骨骼受累。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3患者在儿童期发病。
预后较好,长期存活率较高。
Ⅱ型
为急性神经病变型,进展较快,较少见。
一般于新生儿期至婴儿期发病,多于2~4 岁前死亡。
Ⅲ型
为慢性或亚急性神经病变型,东北亚地区较常见。
常发病于儿童期,病情进展缓慢,预后介于Ⅰ型和Ⅱ型之间。
少见亚型
如围生期致死型、心血管型等,临床极为少见。
发病情况
戈谢病属于罕见病,患病率全球各地区不尽相同,一项系统分析统计全球每10万人中发病人数为0.7~1.75,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疾病之一。
不同亚型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构成比差异较大,欧美和中东国家的患者中,Ⅰ型占90%以上;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Ⅲ型患者占比可高达30%以上。
病因
致病原因
戈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患者的父母亲一般无相应疾病症状,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家属中有患本病的儿童者发病概率增高。
发病机制
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变异导致β-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所以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质内发生沉积形成典型的贮积细胞即“戈谢细胞”,戈谢细胞累积于肝、脾、肺、骨骼、脑等器官组织而发病。
症状
戈谢病常有肝、脾、骨骼、肺、脑等多脏器受累的表现,不同类型的症状特点有所不同。
Ⅰ型
本型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见于儿童期,亦有成人期发病。症状轻重差异较大,通常发病越早,症状越重。
脏器表现
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以脾肿大最为明显。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在体检时发现,明显增大时可能有上腹坠胀、压痛感。
血液学表现
主要有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特征表现。
贫血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疲乏无力。
伴血小板减少者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淤斑等症状。
骨骼表现
常有急性或慢性弥漫性骨痛,可影响日常活动,严重可致残。
早期受侵犯部位主要包括腰椎、长骨干 骺端和骨干,中后期可累及骨骺和骨突。
其他表现
部分儿童可有肺部受累,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病、肺实变、肺动脉高压等,常表现为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
儿童还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大约40%左右的儿童体重偏轻,2/3以上的儿童身高增长缓慢。青少年未经治疗可出现青春期明显延迟。
Ⅱ型
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早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受累,常在婴儿期内发病,进展较快,病死率高,通常在2~4岁死亡。
病情严重的婴儿可出现关节挛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Ⅲ型
通常于儿童期发病,病情进展缓慢。
此外,儿童还会有发育迟缓、智力落后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小儿内科
血液科
如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皮肤黏膜出血、骨痛等症状,也可前往血液科就诊,本病诊治还可能协同其他科室,具体可听从医生建议。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建议穿着容易穿脱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家长可详细记录儿童出现过的症状,以供医生诊断时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的症状吗?
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淤斑的症状吗?
有骨痛的症状吗?
孩子进食正常吗?是否有吸吮和吞咽困难?
有没有走路不稳、易跌倒等症状?
孩子是否有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
病史清单
家属中是否有人患戈谢病?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戈谢病的家族史。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皮肤黏膜出血、骨痛等症状。
儿童可能伴有生长迟缓、癫痫、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及走路不稳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发现肝脾肿大,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儿童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等。
实验室检查
酶活性检测
葡糖脑苷脂酶活性检测是戈谢病诊断的金标准。
当外周血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葡糖脑苷脂酶活性降低至正常值下限的30%以下时,可确诊戈谢病。
基因检测
即使通过酶活性确诊的患者也建议完善基因检测,可明确变异类型。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位于1q21,通过突变型的基因分析可推测疾病的预后。
骨髓检查
骨髓形态学检查可发现特征性细胞即“戈谢细胞”,有助于疾病诊断。
“戈谢细胞”细胞体积大、核偏心,染色质和细胞质浓缩,呈“洋葱皮样”。
生物标志物检测
壳三糖酶和葡萄糖鞘氨醇是戈谢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戈谢病的辅助诊断和随访监测。
检查可发现葡萄糖鞘氨醇浓度升高,壳三糖酶可增高至数百甚至上千倍,可用于戈谢病的辅助诊断。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浸润。
神经受累者可出现慢波背景、棘波、尖波等。
无神经系统症状者若出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增加、神经眼科检查发现眼球运动障碍时,有可能为神经系统早期受累的表现。
其他
影像学检查
超声
有助于评估肝脾大小情况。
腹部超声可见肝脾增大。
CT
骨骼定量CT可精确评估儿童腰椎骨密度情况及治疗后的疗效反应。
腹部CT可发现肝脾肿大、肝脾密度改变及淋巴结受累。
胸部CT可有肺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改变、网状结节浸润、空气潴留和支气管扩张等征象。
X线片
主要检查部位为脊柱、下肢长骨。
检查可见骨质稀疏、长骨干骺端烧瓶样畸形且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等。
磁共振成像(MRI)
脊柱、股骨MRI检查可见早期骨髓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信号减低,T2加权成像脂肪抑制序列信号增高等。
腹部MRI可见肝脾肿大及病变、淋巴结受累等。
鉴别诊断
地中海贫血
相似点:均有面色苍白、肝脾大。
不同点:地中海贫血儿童有轻度黄疸、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的中海贫血特殊面容,实验室检查、酶活性检测等检查有助于疾病鉴别。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点:均有面色苍白、乏力、体重减轻、脾大。
不同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儿童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细胞遗传学检测90%以上的儿童可发现慢粒的标记染色体Ph染色体。
治疗
治疗目的:通过治疗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酶替代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底物减少疗法、分子伴侣疗法等治疗技术也有所发展。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酶替代治疗
能显著改善Ⅰ型和Ⅲ型患者的症状,缓解骨痛,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目前伊米苷酶、维拉苷酶α已在我国获批上市。
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用药方案等。
抗癫痫药物
根据儿童癫痫发作类型及脑电图改变,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其他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手术治疗
脾脏切除术
一般不建议戈谢病儿童做脾脏切除。
对于无法使用酶替代治疗的儿童出现严重的脾脏压迫症状、有威胁生命的细胞减少等并发症时,脾切除术可挽救生命。
前沿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能纠正戈谢病儿童的酶缺陷,改善出血和贫血,缩小肝脾体积。
目前国内有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戈谢病成功的报道,但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积累,治疗相关风险较大、后续也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出现,需要充分权衡利弊、获益与风险。
底物减少疗法
底物减少疗法作用机制是抑制底物形成,直接减少底物在细胞中的累积。
目前该治疗方法仅适用于成人,不适用于儿童。
分子伴侣疗法
药物分子伴侣是一种能与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结合,并帮助其正确复性或成熟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组织分布均匀和可穿透血脑屏障等特点。
预后
治愈情况
戈谢病难以治愈,Ⅰ型戈谢病预后较好,部分儿童经治疗后可存活至成人。
Ⅱ型戈谢病预后较差,重度儿童通常在2~4岁前死亡。
Ⅲ型戈谢病预后介于Ⅰ型和Ⅱ型之间。
危害性
戈谢病患者会出现骨痛、疲乏无力、癫痫发作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儿童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等情况,会影响之后学习及生活。
部分儿童会出现癫痫、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落后影响学习和生活,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可以做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但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以免诱发癫痫。
有癫痫发作史者,应避免参加登高、游泳等危险的活动。
如有骨痛、骨质疏松等情况,最好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造成骨折。
饮食管理
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软食,避免进食过硬、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或损伤牙龈和口腔黏膜加重出血症状。
儿童可选择维生素D强化食品,辅助补充维生素D,如强化维生素D牛奶等。
生活管理
最好选择易穿脱、纯棉、柔软、宽松的衣服。
避免用肥皂或含有香精的沐浴露清洁皮肤,以免刺激皮肤。
家长可剪短儿童指甲,以防皮肤被抓破。
日常做好口腔护理,进食后及早晚漱口,刷牙时最好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随诊复查
有症状者
根据是否接受酶替代治疗及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
需听从医生建议按时进行神经系统、肺部检查和心血管等检查。
无症状者
对于无症状患者建议至少每年进行1次监测评估。
由于兄弟姐妹患病而被诊断为戈谢病的无症状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监测。
预防
本病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方式可以降低戈谢病儿童的出生率。
戈谢病属于遗传病,儿童父母如果是携带者,一旦知道怀孕需要尽快做产前诊断,以避免戈谢病儿童的出生。
儿童家系成员在生育前需做遗传咨询。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