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
概述
高催乳素血症是各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催乳素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
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异常泌乳等;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
可由生理性因素、药物性因素、疾病等引起
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生理性原因引起者无需治疗
定义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催乳素(PRL)水平持续增高的病理生理状态。
正常人血清PRL的基础水平一般<20ng/ml。
发病情况
据报道,25~34岁女性中高催乳素血症的年发病率为23.9/10万,高于男性。
高催乳素血症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在生殖功能失调病人中可达9%~17%。
病因
致病原因
高催乳素血症主要由生理性因素、药物性因素、疾病等引起。
生理性因素
生理性的催乳素(PRL)升高主要与雌激素升高有关,生理性因素导致的PRL升高一般低于50ng/ml。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最常发生在妊娠期以及产后哺乳期。
月经周期中,PRL也会随着雌激素有波动,黄体期保持较高水平。
PRL分泌有昼夜节律,夜间睡眠后1小时左右PRL开始上升,到午夜3~6时达到高峰,然后缓慢下降,早上苏醒前后PRL高于基础水平,上午9点到11点左右下降至一天中的最低值。
进餐(尤其是进食高蛋白、高脂食物)30分钟内,PRL升高。
应激状态时,血PRL水平可出现短暂性升高,如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性生活、运动、胸部创伤等。
刺激乳房及胸壁(如内衣过紧),可使血PRL水平升高。
药物性因素
多种药物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
麻醉药:如吗啡、可卡因等。
二苯氮类衍生物:如地西泮。
激素: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疾病因素
下丘脑或邻近部位疾病
如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头部外伤引起垂体柄被切断等。
垂体疾病
如垂体腺瘤及空泡蝶鞍症。
其他
病因不明
部分患者血PRL水平异常升高,但无法明确使血PRL水平升高的原因,对于这类情况称为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症状
主要症状
女性
月经紊乱: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少、稀发。
不孕/流产:由于月经异常或月经周期无排卵,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孕,有些患者即使成功受孕,也易发生流产。
异常泌乳:非妊娠或产后停止哺乳6个月以后仍有乳汁分泌,通常表现为双乳流出或挤出非血性乳白色或透明液体。一些患者催乳素(PRL)过多反而不出现泌乳,病程过长者也可能泌乳现象自行消退,而仅有闭经。
性欲减退: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减少,出现性交疼痛、困难,间接引起女性性欲减退。
男性
最常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
其他症状
部分男性患者可出现乳房发育、泌乳、少毛、肌肉萎缩、睾丸质地松软等症状。
部分女性患者可出现体毛增多。
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骨量丢失加速,引起骨质疏松症。
主要表现为周身骨关节痛,身材变矮、驼背,易发生骨折等。
急性垂体卒中
若垂体腺瘤内出现自发出血,少数患者可发生急性垂体卒中。
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
就医
就诊建议
高催乳素血症主要于内分泌科诊断和治疗。
如女性出现月经紊乱、异常泌乳、不孕、性欲减退;男性出现勃起障碍、乳房发育等,建议及时就诊。
复诊患者遵医嘱就医。
就诊准备
挂号
门诊就医前需要去医院现场挂号,或通过官方渠道(如医院官网、官方App、114平台等)挂号。
资料准备
准备好就诊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
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如病历,以及实验室检查(如激素测定)、MRI、CT等检查结果。
如果正在服药,可以准备一份药物清单。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有无不孕病史?目前是否有生育要求?
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月经量和月经持续时间是多少?
是否有异常泌乳情况?分泌物颜色、性状如何?
性生活正常吗?有无性欲减退、性交困难、勃起障碍(男性)等情况?
有无视力下降情况?
患有其他疾病吗?
最近服用过哪些药物?
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
治疗过吗?效果如何?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治疗后会复发吗?
以后还能怀孕吗?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服用过多潘立酮、西咪替丁、雌激素类避孕药等可引起血催乳素(PRL)水平升高的药物。
有胸部创伤、手术史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女性出现月经紊乱、闭经、异常泌乳、不孕、性欲减退;男性出现勃起障碍等。
可能伴有头痛、视野缺损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激素测定
若血PRL<100ng/ml(即4.55nmol/L),有助于排除诸多生理性或药理性因素、甲状腺及肝肾病变等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
若血PRL水平持续高于100ng/ml,且有临床症状者需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
测定血PRL水平时,检查当日早晨应空腹或进食纯碳水化合物早餐,于上午9~11时完成抽血检查,以避免受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影响。
抽血前应先清醒静坐半小时,尽量减少情绪紧张、寒冷、低血糖等应激因素。
其他实验室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状腺功能、其他垂体激素、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及制定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MRI
MRI有助于排除或确定压迫垂体柄、垂体催乳素微腺瘤及空泡蝶鞍症等鞍区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是鞍区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催乳素微腺瘤在T1加权相常表现为垂体内类圆形低信号。如果发现垂体柄移位或腺体不对称也提示微腺瘤的存在。
大腺瘤影像特征一般在T1加权中呈等信号,T2加权中呈等或高信号,常伴骨质破坏和/或海绵窦侵犯。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取下戒指、耳环、钥匙、手表等一切金属物品。
CT
CT增强检查有助于确认垂体微腺瘤或识别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如无MRI检查条件时可选用。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点:均有月经紊乱、不孕。
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把血催乳素(PRL)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缓解临床症状特别是性功能障碍,预防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一般治疗
更换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不升高PRL水平的同类药物。
由于疾病引起的高催乳血症可在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溴隐亭
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有多年安全使用经验,是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
可抑制垂体PRL分泌和PRL瘤细胞增殖从而缩小瘤体。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等,多在短期内消失。
持续服药1个月后需复查血PRL水平,以根据病情进行剂量的调整。
α-二氢麦角隐亭
为高选择性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及α受体拮抗剂。
疗效与溴隐亭相仿,心血管不良反应少于溴隐亭,无体位性低血压出现,长期耐受性高。
卡麦角林
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可作为溴隐亭的换代药物。
适用于对溴隐亭抵抗者或部分不能耐受溴隐亭治疗的患者。
不良反应较少,很少出现恶心、呕吐等。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多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
手术前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溴隐亭能使垂体肿瘤缩小,术中出血减少,有助于提高疗效。
适应证
药物治疗无效、效果欠佳、药物治疗不耐受或拒绝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
巨大垂体腺瘤伴视交叉压迫急需减压者。
药物治疗2~3个月血PRL水平正常但瘤体无改变,疑为无功能瘤者。
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者。
复发性垂体腺瘤。
相对禁忌证
全身器官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放射治疗
主要适用于侵袭性大腺瘤、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能引起垂体功能低下、视神经损伤、诱发肿瘤等并发症,且治疗疗效较慢,一般不主张单纯的放射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经及时、积极治疗后,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有报道,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复诊6年后20%可自然痊愈,10%~15%发展为微腺瘤,发展为大腺瘤者罕见。
药物治疗(溴隐亭)仅可抑制垂体瘤细胞增殖,短期用药停药后腺瘤可能再生长导致复发。
手术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复发率约20%。最终治愈率垂体微腺瘤为58%、大腺瘤为26%。
危害性
可出现月经紊乱、异常泌乳、男性乳房发育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可引起不孕、性欲减低、勃起障碍、性交困难等,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急性垂体卒中等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避免过多进食高蛋白、高脂食物,如鱼虾、蛋类、炸鸡、烤肉、蛋糕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烹调食物时少用调味料。
避免食用富含雌激素的食物,例如蜂王浆、含激素的滋补品等。
生活管理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快走、瑜伽、太极等。
戒烟,并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寒冷天气外出注意保暖。
选择纯棉、舒适的内衣,避免内衣过紧长期刺激乳房。
心理支持
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紧张。
向医务人员咨询疾病相关知识,纠正认识偏差,增强治疗信心。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月经、异常泌乳、毛发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如果治疗后症状未得到缓解,需要及时就诊,按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随诊复查
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均应遵医嘱长期复查,定期监测血催乳素水平。
手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切除程度。遵医嘱每6个月或1年再复查1次。
预防
注意保暖,选择纯棉舒适的内衣。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