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
概述
到达高原地区,因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引起以中枢性缺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皮肤和黏膜青紫、呼吸困难、走路不稳、嗜睡等
病因为从平原地区快速到达高原地区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氧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高原病是指从平原到达高原后,因对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出现以中枢性缺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高原是指海拔(离海平面距离)3000米以上的地区。
相对于平原,高原地区大气压较低、空气稀薄,大气中氧含量较低,容易发生缺氧。
流行病学
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本病。
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身体素质较差者容易发生。
分型
按照病理改变分型
急性高原反应:会产生症状,但多无明显病理学改变。
高原肺水肿: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重量增加、充血、水肿。
高原脑水肿:病理改变主要为脑实质、脑间质充血、水肿。
慢性高原病:病理改变主要为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腔口罩、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干弹性纤维消失等。
按照病程分型
急性高原病
按照病理还可分为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神经性高山病)。
慢性高原病
又称Monge病。
按照病理还可分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改变、高原心脏病。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因从平原地区迅速到达高原地区后对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环境条件不适应引起。
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诱发高原病,或增加高原病的发生风险。
寒冷:不注意保暖、气温过低等。
饥饿:饮食不当导致饥饿。
饮酒:大量饮酒,也可发生在饮酒量较少时。
劳累:因爬山、劳动等导致劳累。
精神心理因素: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可以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或诱发本病。
睡眠不足:熬夜、失眠等导致睡眠不足。
疾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发病机制
高原地区大气压低、氧含量低,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氧量,人体组织出现缺氧。
神经系统:缺氧可出现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脑水肿
呼吸系统:受到缺氧的刺激后会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可出现肺动脉高压
心血管系统:受到缺氧的刺激后可出现血压、心率升高的情况;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可因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
造血系统:受到缺氧的影响可出现造血功增强的情况,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症状
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
症状常发生在进入高原地区后6~24小时,在高原地区停留24~48小时后大部分可缓解,数日后消失。常见症状如下。
头痛:多发生在双侧额部。
心悸。
胸闷。
气短:呼吸短促。
厌食。
恶心。
呕吐。
头晕。
走路不稳。
可出现皮肤和黏膜发紫。
高原肺水肿
多发生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2~4天内。可出现在急性高原反应之后。
食用含盐食物较多、攀登过快、过度劳累、寒冷、患呼吸道感染、服用安眠药等行为可增加发生风险。常见症状如下。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干咳。
端坐呼吸:平躺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加重,坐直时好转。
咳痰:痰可呈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
高原脑水肿
是本病较严重的状态,较罕见。多发生于进入高山地区1~3天后。常见症状如下。
头痛:多较剧烈,伴有呕吐。
精神错乱:可表现为言语混乱、反应异常。
共济失调:可表现为平衡感下降、走路不稳。
幻觉:可出现幻听、幻视等表现。
定向力障碍:不能辨别所在的位置和时间。
嗜睡:睡着后不容易叫醒。
木僵:身体如木头一样僵直。
昏迷。
惊厥:全身出现抽搐,且出现意识丧失。
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反应
指急性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且不缓解,可出现以下症状。
头痛。
头晕。
失眠。
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
心悸。
气短。
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手足麻木。
晕厥:短暂性意识丧失,可在几秒或几分钟后自行缓解。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头痛。
头晕。
记忆力减退。
失眠。
偏瘫、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可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
面部发紫。
杵状指:指尖粗大。
高原血压改变
血压下降:可低于90/60mmHg。
血压升高:又称高原高血压。
头痛。
头晕。
劳累。
失眠。
高原心脏病
心悸。
气短。
胸闷。
咳嗽。
皮肤和黏膜发紫。
颈静脉扩张。
下肢水肿等。
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打鼾。
就医
需要就医的情况
进入高原地区后出现头痛、头晕、气短、呼吸困难、精神错乱、幻觉、皮肤和黏膜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就诊准备
急诊科就诊可直接挂号就诊。社保卡、之前的就医资料可在就诊期间随时补充。异地就医不用备案。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哪里不舒服?
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有没有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到达高原地区多久了?
以往有无慢性疾病?
最近服过什么药物?
做过检查吗?检查结果怎样?
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治疗效果怎样?
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高原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没有生命危险?
如何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诊断
疾病诊断
病史
有从平原地区到达高原地区的经历。
临床表现
症状
到达高原地区后出现头痛、头晕、气短、呼吸困难、嗜睡、幻觉、记忆力减退、心悸、昏迷等症状。
体征
生命体征:可出现心率升高、呼吸深快、血压下降或上升的情况。
肺部查体:听诊可出现湿啰音(类似小水泡爆裂的声音)等表现。
神经查体:可能会出现平衡感下降、幻觉、定向力障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高原病可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慢性高原病可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升高的情况。
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钠离子、钾离子等,可了解健康状态。
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动脉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等,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脏的功能和结构,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胸部X线检查:高原性肺水肿时可出现异常,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明确脑部的结构,用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超声心动图:可检查心脏、肺动脉、主动脉等结构和功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心电图
可以检查心脏的功能情况,明确病变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肺功能试验
可以检查肺吸气、呼气功能,明确病情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急性高原反应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晕动病
相同点:头晕、恶心、呕吐。
不同点:晕动病是耳部迷路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乘坐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尤其是道路曲折、颠簸时,停下休息后可逐渐缓解。
急性胃肠炎
相同点: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不同点:急性胃肠炎是胃肠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多因不洁饮食引起,与海拔变化不大。还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区分。
高血压
相同点:头痛、头晕、恶心。
不同点:高血压是血压异常升高的疾病,在平原地区也可出现症状。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后可缓解。通过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可以区分。
高原肺水肿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肺部感染
相同点: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
不同点:肺部感染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还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等区分。
肺栓塞
相同点: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不同点:肺栓塞是肺动脉发生阻塞引起的疾病,还可出现胸痛等症状。可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等检查进行区分。
自发性气胸
相同点:咳嗽、气短、胸闷、呼吸困难。
不同点:自发性气胸是胸膜破裂使胸膜腔与大气相通,导致肺部受压缩小的疾病,可通过胸部X线检查等进行区分。
支气管哮喘
相同点: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
不同点:支气管哮喘多是过敏原引起的疾病,可通过肺功能试验、胸部X线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进行区分。
高原脑水肿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脑卒中
相同点:头晕、头痛、定向力障碍、言语障碍、昏迷等。
不同点:脑卒中是脑血管发生堵塞或狭窄引起脑功能异常的疾病,还可出现偏瘫等表现。可通过头部CT、头部磁共振等检查区分。
低血糖
相同点:头晕、幻觉、言语障碍、晕厥、嗜睡、昏迷。
不同点:低血糖是血糖低于正常下限的疾病,多发生于患糖尿病者。还可出现易怒、情绪不稳、大汗、眼前发黑等表现。可通过血生化(血糖)检测等区分。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真红细胞增多症
相同点:血红细胞增多。
不同点:真红细胞增多症是造血功能异常出现的疾病,还可出现脾大、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增多等,可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等进行区分。
骨髓造血异常综合征
相同点:血红细胞增多。
不同点:骨髓造血异常综合征是骨髓功能异常引起的综合征,可能还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血小板计数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可以通过血常规、外周血涂片、骨髓病理学检查等区分。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缺氧,缓解症状,保护心、脑、肺等器官功能,避免发生严重情况。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氧疗、药物治疗等。
一般治疗
休息
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
休息的时候注意保暖,远离寒冷、潮湿环境。
适当进食
如无恶心、呕吐可适当进食。
食物应选择热量较高、易吸收消化的食物,如含糖巧克力等。
改变场地
如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转移至海拔较低的区域。
高原反应时海拔至少下降300米、急性高原脑水肿至少下降600米、急性高原肺水肿应下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慢性高原病应转移到平原地区。
转移途中最好由他人搬运,避免走动,同时注意保暖。
舒缓情绪
改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
适量运动
慢性高原病时,可通过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具体运动方式可咨询医生。
氧疗
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急性高原反应时,可采取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在1~2L/min。
急性高原肺水肿时,应采取面罩吸氧,氧流量为6~12L/min,吸氧浓度为40%~50%。
急性高原脑水肿时,也采取面罩吸氧,氧流量为2~4L/min,吸氧浓度也为40%~50%。
慢性高原病时,采取夜间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2L/min。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改善症状
用于急性高原反应时,可以缓解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会用到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丙氯拉嗪等。
降低颅内压
用于脑水肿时,可以促进脑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液,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等严重情况。
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等。
常配合利尿药物。
利尿
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排出体外,缓解肺水肿、脑水肿。
常用的药物有呋塞米等。
激素
可以改善血管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等。
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提高中枢神经兴奋度
通过提高中枢兴奋程度,改善呼吸功能。
常用药物有盐酸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
改善循环功能
硝苯地平: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缺氧。
氨茶碱: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强心功能、促进尿液排出、降低肺动脉压力等。
其他治疗
放血治疗:对于慢性高原病有一定作用。只可作为临时的治疗措施。
预后
治愈情况
大部分急性高原反应有一定的自愈性。
其他类型的高原病大部分可通过降低海拔痊愈或采取吸氧等治疗措施治愈。
危害性
可以出现头痛、头晕、气短、记忆力减退、失眠、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生活。
发生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水肿,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生活
改善饮食
保证饮食营养、均衡。
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充足。可选择豆类、奶类、肉类、鱼类、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坚果类等。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可选择谷类、薯类等替代精米、精面。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食盐用量控制在6克以内,避免油炸、腌制、烧烤食品。
成人每日饮水量在1500~1700毫升,或按照医生要求控制饮水量。
避免生、冷、硬、烫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饥饿、暴饮暴食。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按照医生指导选择运动项目。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
运动过程中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舒缓情绪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通过听轻音乐、与亲友聊天、读书、看剧情舒缓的影视剧等方式缓解压力。
注意安全
出现头晕应立即停下休息,避免摔倒。
出现走路不稳、乏力等,外出时应由他人陪同,或用轮椅退行。
坚持治疗基础疾病
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避免自行加药或停止治疗。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
感觉不适及时就诊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身体素质较差者,应避免前往高原地区。
前往高原地区前应做好体检,如有异常,也应避免前往。
前往高原应逐渐增加海拔。海拔在2500米以上时,每24小时上升不应超过600米。
进入高原应采取以下方法预防:
减少体力活动,避免劳累。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禁止饮酒。
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定期吸氧。
可按照医生要求选择腰间皮下注氧、服用药物等方式进行预防。
进入高原地区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避免发生严重情况。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