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
概述
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而引起的疾病
可有皮疹、咳嗽、腹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表现
可用阿苯达唑等驱虫治疗,辅以补充铁剂等对症治疗
大多数人可以治愈,孕妇、儿童则可能预后不佳
定义
钩虫病是钩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常见的钩虫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发病情况
钩虫病是常见的人体肠线虫病之一,感染遍及全球,估计全球感染人数达5.76亿人,我国约有3900万人。
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为主,华南和西南地区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也可有混合感染。
我国钩虫病主要集中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及学生感染率较高。
病因
致病原因
钩虫病是钩虫感染引起的,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钩虫感染者和钩虫病患者。
传播途径
经皮肤感染:通过皮肤接触被钩虫污染的土壤而感染。
经口感染:通过生食含钩蚴的蔬菜、瓜果等经口腔黏膜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以农民感染率为高,多数为菜农、桑民、茶农、棉农等。
发病机制
钩虫的幼虫称为钩蚴,侵入人体后,可在皮肤、肺、肠道等处引起炎症反应和出血。
钩蚴侵入皮肤时引起皮炎,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钩蚴可经淋巴管或微血管到达肺部,引起肺间质和肺泡点状出血及炎症。沿支气管向上移行至咽部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哮喘。
钩虫成虫寄生在肠道,咬附在小肠黏膜绒毛上皮,摄取血液并分泌抗凝物质,可引起肠道黏膜出现散在出血点,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
肠道长期慢性失血可引起心脏扩大、骨髓显著增生、指甲扁平、反甲、毛发干燥脱落等。
症状
主要症状
钩虫病引起的症状包括幼虫致病、成虫致病等相关症状,在婴幼儿和孕妇等人群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表现,具体如下。
幼虫致病症状
幼虫侵入皮肤,移行到肺、肝、眼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
钩蚴性皮炎
在皮肤侵入处数分钟内即有烧灼感、针刺感或奇痒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一般1周后皮损自行愈合。
如果皮肤搔破,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
呼吸道症状
感染后1周左右,大量钩蚴移行至肺部,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咽部发痒等症状,夜间症状比较明显,病程数日或数周。
严重者可出现咯血,还有阵发性喘息、声音嘶哑、低热等症状。
其他部位症状
少数情况下,钩蚴也可移行至其他组织器官如肝、眼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出现上腹部不适、眼部疼痛、视物模糊等。
成虫致病症状
钩虫成虫主要寄生在肠道,出现肠黏膜损伤相关的消化道症状和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消化道症状
大多数患者于感染后1~2个月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乏力等。
严重感染者可有异食癖,比如喜欢吃生米、生豆、泥土等。
贫血相关症状
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重度感染3~5个月后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可继发心衰等。表现为头晕、疲乏、气短、水肿、表情淡漠、脸色蜡黄等。
消化道出血明显时,可表现为持续黑便。
特殊人群钩虫病
婴儿钩虫病
患儿可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哭闹不安,有腹泻、黑便或血性水样便,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导致死亡。
孕妇钩虫病
妊娠合并钩虫感染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病死率也增高。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就诊于感染内科。
呼吸内科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就诊于呼吸内科。
皮肤科
如果出现皮肤瘙痒、针刺感、丘疹疱疹等,可就诊于皮肤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可能需要做全身体格检查、胸部CT检查等,故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服。
就医前如果有发热,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温毛巾敷额头或擦拭腋下等。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皮疹、皮肤瘙痒等?
是否有咳嗽、咳痰、喘息?
是否有腹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有赤脚在农田劳作的情况?
近期是否有生食蔬菜、瓜果的情况?
近期是否有饮用不干净水源的情况?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CT、腹部彩超等。
用药清单
近1周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皮肤外用药:除湿止痒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
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本病患者可能存在以下流行病病史。
有赤脚在农田劳作的情况。
有生食瓜果、蔬菜的情况。
钩虫病的疫区旅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钩蚴性皮炎患者,表现为皮肤烧灼感、针刺感、奇痒,伴有丘疹疱疹等。
肺部感染患者,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
成虫寄生在肠道可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等。
体征
肺部感染患者,肺部可能听到干啰音或哮鸣音。
贫血者,可见皮肤和面色蜡黄,巩膜发白。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大多是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血红蛋白可有不同程度降低,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显示造血旺盛,骨髓游离含铁血黄素和铁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病原学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可查见钩虫卵。
胃肠镜检查在镜下可能发现活的成虫虫体。
鉴别诊断
钩虫病可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相关症状,症状没有特异性,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与类似症状的疾病鉴别。
钩虫引起的皮炎需要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相鉴别。
钩虫引起的肺部感染需要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鉴别。
钩虫引起的消化道症状,需要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贫血。
治疗原则:尽早驱虫治疗,同时积极对症治疗。
驱虫治疗
目前广泛使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口服用药,可杀死成虫和虫卵。
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常需多次反复给药。
对症治疗
有钩蚴皮炎症状的患者,可以局部热敷或者热水浸泡,帮助止痒、消炎;也可在局部皮肤应用左旋咪唑涂肤剂或阿苯达唑软膏。
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等,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叶酸,帮助铁剂吸收。严重者可少量输血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钩虫病经过药物治疗多可以治愈,一旦感染清除,大多数症状会消失。
少部分患者预后比较差,孕妇可能会出现流产等,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危害性
孕妇钩虫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
婴儿钩虫病可有腹泻、黑便或血性水样便,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贫血,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可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日常饮食需要多进食富有铁质、蛋白质食物,如牛肉、猪肉,鱼肉、牛奶,多吃新鲜蔬果如菠菜、生菜、橘子、苹果等。
有食欲减退、黑便的患者,应进食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米粥等,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
贫血者需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减少劳累的农活和家务,避免剧烈运动。
预防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减少钩虫感染。
管理传染源
在疫区,对钩虫病患者积极进行驱虫治疗,对村民以及学龄儿童宣传钩虫病相关知识,每年进行钩虫病普查。
切断传染途径
使用卫生条件达标的厕所设施,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避免粪便污染土壤等。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土壤,不赤脚下田劳作,不徒手接触地面。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卫生蔬菜,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没有安全有效的钩虫疫苗,对于高危人群如农民、学龄前儿童、育龄妇女,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不要与污染土壤直接接触,若必须接触,需穿鞋或戴防水手套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