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
概述
肺内直径不超过3cm的单发结节或球形病灶
多无任何症状
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疾病因素等有关
可选择随访观察,也可针对病因个性化治疗
定义
分类
孤立性肺结节根据结节直径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小结节和肺结节;根据结节密度可分为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
根据结节直径大小分类
微小结节
指直径小于5mm的孤立性肺结节。
小结节
指直径在10mm以下的孤立性肺结节。
肺结节
指直径在30mm以下的孤立性肺结节。
根据结节密度分类
实性结节
肺内结节密度升高呈软组织密度,结节密度较为均匀,其内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被掩盖。
亚实性结节
肺内结节密度不均匀,既包含实性软组织密度、又包含磨玻璃密度,恶性程度最高。
磨玻璃结节
肺内结节密度较周围肺实质稍高,但是结节内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尚可见。
根据结节良恶性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包括肺癌、类癌、肺部转移瘤等恶性病变。
病因
致病原因
孤立性肺结节可见于多种疾病。
新生物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感染性
肺血管异常
生长发育异常
如肺含液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等。
免疫性疾病
主要包括血管炎、类风湿肺结节等。
其他
如肺淋巴增生性疾病(结节性淋巴结增生、淋巴瘤样肉芽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等)、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胸壁的异常投影等。
症状
主要症状
症状依据病因各有不同,甚至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并发症
并发症依据病因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等各有不同。
咯血
若孤立性肺结节侵犯周围血管或是对邻近支气管造成牵拉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咯血。
肺不张、阻塞性肺炎
较大的孤立性肺结节可能会压迫或阻塞周围的支气管,引起肺不张,若阻塞较严重,气道分泌物不能排出时可导致阻塞性肺炎。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胸外科
体检发现肺结节亦可就诊胸外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若出现发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浴等,但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如有明显临床症状,可记录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变化等,供诊疗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多久了?
这些症状多久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持续多久?怎样可以缓解?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规律体检?体检时有无发现肺结节?
既往是否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吸烟包年数≥30,包括既往吸烟包年数≥30,目前戒烟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史或粉尘接触史?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直系亲属是否有相关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片、胸部CT等。
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血常规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孤立性肺结节为影像学表现,诊断不依赖病史。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胸片
可发现较大的孤立性肺结节,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大多数直径小于1cm的孤立性肺结节不能在胸片上显示,故胸片不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常规评估。
胸部CT
为首选检查手段,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CT可多角度、全方位、清晰的显示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等信息。
尤其是薄层高分辨CT能更好地显示肺结节特征,常作为肺部小结节的首选检查手段。
功能显像(PET-CT)
可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功能、代谢情况,对鉴别直径大于8mm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恶性结节的摄取较多,当孤立性肺结节的标准化摄取值大于2.5时,恶性结节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但PET-CT对直径小于8mm的结节良恶性鉴别无明显优势。
磁共振 (MRI)
对胸部软组织、纵隔血管的显示优于CT,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灌注对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可达100%。
磁共振在鉴别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方面比CT更敏感、准确。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记物
可为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若患者上述肿瘤标记物升高,尤其是进行性升高时,要警惕恶性结节可能。
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可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感染。
若为感染所致或诱发了阻塞性肺炎时,血常规可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
若为细菌感染,降钙素原可出现升高。
结核相关检查
对鉴别是否为结核感染所致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检查有血沉、PPD、结核斑点实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DNA、痰找抗酸杆菌等。
活检
主要用于明确孤立性肺结节的病因。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是检查、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病因的常规方法,对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为20%~80%。
可采取支气管镜下直视刷检、活检、灌洗液获得细胞组织学诊断或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
对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
手术活检
适用于无法经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手段获得病理标本的患者。
主要包括胸腔镜和纵隔镜两种方式。
鉴别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针对结节的病因进行鉴别,但仍有一些情况下无法明确病因。
治疗
治疗目的:
良性结节:定期随访,出现恶变倾向时及时干预,避免恶变。
恶性结节:尽早干预,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针对孤立性肺结节尚无明确、统一的治疗策略。
推荐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恶性倾向综合分析,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者应戒烟,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
应尽量避雾霾、粉尘等空气污染。
观察随访
若专科医师判断为良性结节时,可定期观察随访。
对于暂无法判断良恶性的孤立性肺结节,需由专科医师根据恶变概率、高危因素等综合分析决定下一步诊疗计划。
病因治疗
对于有明确病因所致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来说,需进行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如若考虑感染所致时,可选择对应的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等药物治疗。
抗细菌药物
适用于细菌感染所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
抗真菌药物
适用于真菌感染所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
抗结核药物
适用于结核菌感染所致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
手术治疗
一般多选择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难以经过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的恶性结节也可选择开胸手术。
适应证
经评估需手术切除的孤立性肺结节。
随访过程中考虑恶变的孤立性肺结节。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但直径较小,未出现转移者。
禁忌证
胸膜肥厚、粘连严重,胸腔镜不能进入。
凝血功能障碍。
恶性结节已出现广泛转移。
已侵犯胸膜、血管,切除困难。
存在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一般情况差及其它不能耐受手术、麻醉的情况。
预后
孤立性肺结节中绝大部分都为良性结节,整体预后尚可,大多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即使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但只要及时诊断,尽早接受规范治疗,预后仍尚可,五年生存率较高。
只有部分发现晚、未经及时治疗的恶性结节患者可发展为肿瘤晚期,无法治愈,预后相对较差。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无特殊饮食禁忌。
建议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均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
日常护理
戒烟,同时避免接触空气污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舒畅心志,保持乐观的心态。
病情监测
患者需注意自己是否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症状。
需注意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气道阻塞表现。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就医复诊。
随诊复查
遵专科医师制定的复查时间窗,严格定期复查胸部CT、肿瘤标记物等检查,若随访过程中发现结节有恶变倾向时要及时处理。
预防
远离烟草、避免空气污染、加强职业防护、积极治疗肺部炎症、定期体检等措施是预防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措施。
远离烟草
吸烟者严格戒烟,不吸烟者避免被动吸烟。
避免空气污染
雾霾天气佩戴好防护口罩,必要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
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多接触油烟、煤烟。
加强职业防护
从事采矿、冶金、装修、喷漆等长期接触粉尘、化学药品的职业人群要加强职业防护,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范,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
积极治疗肺部炎症
当发现肺部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性疾病时,要积极、规范治疗。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无论是对该病还是其它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有肺癌高危因素者应定期行低剂量胸部CT筛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