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胆固醇
概述
总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监测疗效
指标升高常见于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指标降低见于甲亢、营养不良等
检查异常需要就诊心血管内科,必要时进一步行血生化、甲功、腹部超声等检查
定义
总胆固醇(TC)是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的总称,是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总胆固醇属于脂代谢里的一项检验指标,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监测降脂效果。
参考范围
理想范围<5.20 mmol/L
边缘升高范围5.20~6.20 mmol/L
温馨提示
当总胆固醇高于6.20mmol/L,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检查治疗。
当总胆固醇低于3.1mmol/L,吃他汀类降脂药物除外,亦应重视到消化内科门诊就诊。
TC≥7.2 mmol/L,或年龄≥40岁的糖尿病人群TC 在3.1~7.2 mmol/L,需要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开始降脂治疗。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总胆固醇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总胆固醇高,血脂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指总胆固醇高于6.20 mmol/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总胆固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年龄: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到70岁后不再进一步上升。
性别:中青年期男性TC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其他:长期精神紧张、缺乏运动也会使总胆固醇的水平高。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因饮食、基因缺陷引起的各种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胆汁淤积性黄疸等。
其他情况: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服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物也可出现TC升高。
危害
总胆固醇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发生冠心病、脑梗死,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引起总胆固醇升高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可出现组织黏液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诊疗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可就诊心血管内科,综合HDL-C、LDL-C等指标,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有血压升高、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医生如果高度怀疑心血管疾病,会进一步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标志物等检查,或使用辛伐他汀等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
规范治疗有效时,总胆固醇会逐渐下降,LDL-C降至目标值;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总胆固醇、LDL-C没有下降,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合理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可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需要吃动平衡,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min。
指标降低
总胆固醇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总胆固醇低,血脂报告单常用“↓”标识。
一般是指总胆固醇低于3.1 mmol/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生理性原因
年龄:70岁后TC水平不再上升,或有所下降。
性别:中青年期女性TC水平略低。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等严重肝脏疾病,贫血、营养不良及恶性肿瘤等。
其他情况:服用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也可引起。
危害
引起总胆固醇降低的疾病如甲亢可出现烦躁、心悸、食欲亢进和消瘦等症状,肝脏疾病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等。
诊疗建议
如果体检发现或偶然发现,无其他症状,建议就诊内分泌科或消化内科,医生会进一步做甲功、血生化、甲状腺超声、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总胆固醇低,医生会开具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
肝硬化引起的总胆固醇低,医生一般视情况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或进行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等治疗。
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者,需补充营养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规范治疗有效时,总胆固醇会逐渐上升,恢复至正常;如果已经明确诊断,治疗后总胆固醇没有上升,提示治疗无效,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高脂饮食有助于升高总胆固醇,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