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概述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癌相关抗原,是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一般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术后随访以及转移、复发的监测指标
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主要见于前列腺癌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医生,进一步检查排除前列腺癌等肿瘤的可能性
定义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是一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项目,可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相关疾病。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具有前列腺器官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的功能是水解精液凝块,保持精液处于液体状态。由于这种蛋白只在前列腺组织中存在,所以被命名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血清中主要有游离态 PSA 与复合态 PSA两种存在形式,其总和称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参考范围
一般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参考值为 < 4 μg/L游离PSA (fPSA)< 0. 8μg/L,fPSA与tPSA比值,即fPSA/tPSA > 25%。
不同年龄的参考值范围上限如下:40 ~ 49岁为2. 5 μg/L,50 ~ 59岁为3. 5 μg/L,60 ~ 69岁为4. 5 μg/L,70 ~ 79岁为6. 5 μg/L。
温馨提示
当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升高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泌尿外科或肿瘤科排除前列腺癌等疾病。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指标升高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高于4 μg/L时,称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
原因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前列腺按摩后、直肠指检后、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膀胱镜检查后和射精后等状态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会出现升高。
但当上述因素消除后,指标可逐渐趋于正常。
病理性原因
常见疾病: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急性尿潴留等。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应降至低水平。
若术后未下降,提示肿瘤切除不彻底或者有肿瘤转移。
术后降至很低水平,以后又再次升高,提示肿瘤可能复发或出现转移灶。
危害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排除生理性原因后,指标升高最常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但某些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患者,其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也会相应升高,应注意鉴别。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前列腺按摩后、直肠指检后、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膀胱镜检查后和射精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有所升高。因此,如果发现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首先要排除以上情况。
病理状态
如果发现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轻度增高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良性病变,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动态的明显增高。
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显著升高,大于正常值的十几倍或者几十倍,需引起重视,提示患前列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前列腺磁共振检查(MRI)、直肠指检、前列腺活检可用于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前列腺癌治疗后若有复发,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是判断有无复发的良好指标。
指标降低
本指标一般不存在降低的情况,因为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参考范围是 < 4 μg/L,< 4 μg/L是属于正常范围。
但如果上次检测时超过正常范围,本次检测结果比上次降低了甚至回到正常范围,则是属于指标降低。
原因
若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生理因素消失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可能会自行下降。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升高,通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会使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下降。
危害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参考范围是 < 4 μg/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降低并没有什么危害,若是病理性增高后的降低,可能是治疗有效所导致的。
诊疗建议
前列腺癌病人进行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积极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是一个良好疗效的监测指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