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粘连
概述
盆腔组织器官通过纤维组织粘连在一起并引起结构的异常,常常由炎症、手术引起
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表现为慢性腹痛、不孕症等
可行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
手术操作时放置防粘连材料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
定义
盆腔粘连即盆腔的脏器、腹膜之间发生粘连,常常由炎症或手术引起,是组织创伤及愈合后引起的粘连。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症状,重者可导致慢性腹痛、不孕不育。
发生机制
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其抑制剂的平衡在粘连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腹膜、盆腹腔器官浆膜的损伤、缺血、感染诱发了局部炎症反应;
多形核、淋巴、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吸引至炎症部位;
损伤后1~3天,局部凝血块,渗出的细胞将募集更多的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至炎症部位;
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第4天,血管肉芽组织增生,伴随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沉积于损伤部位的纤维粘连带中,过度的纤维形成超过了巨噬细胞的清除能力,从而形成粘连。
表现
症状特征
盆腔粘连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常在超声、核磁中提示,在手术探查过程中确诊。
当盆腔粘连发展到一定时期时,会导致女性不孕、慢性腹痛等。
伴随症状
盆腔粘连引起的伴随症状可随粘连带形成部位的不同而不同,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月经改变等异常。
原因
盆腔粘连多继发于手术史及炎症。
疾病因素
既往盆腔手术史,如输卵管节育术等;
炎症病史,如阑尾炎、憩室炎或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放疗史,如阑尾腺癌、宫颈癌、卵巢癌放疗等。
就医
就医指征
当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或女性备孕期间出现反复不明原因的不孕时,建议就医。
就诊科室
需就诊于妇科,必要时于超声科或影像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是否有不孕不育的情况?
腹部是否感觉疼痛?是急性还是慢性?
病史清单
是否进行过妇科手术?如有手术史,建议最好提供前次手术完整的手术记录,以便于明确手术范围。
是否有慢性盆腔炎症?
是否有盆腔结核?
相关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行B超或盆腔磁共振检查,症状显著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探查。
缓解与治疗
专业治疗
如果盆腔粘连导致不孕症和反复流产,则需要通过手术松解粘连。
手术方式可以选择腹腔镜下钝性分离术、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等方式,绝大多数粘连均能在直观下用电凝、电切、激光、氩气等方法成功分离。
预防措施
手术中可以采取多项措施预防盆腔粘连。
手术中可以通过尽量减少创伤、出血和局部缺血以及通过经常冲洗保持手术区域湿润等来防止对于腹膜的损伤,从而预防盆腔粘连的发生。
如果是开腹手术,使用固体物理屏障等防粘连材料可能减少粘连发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