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概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胃肠道大手术等原因造成大量体液丧失、脓毒血症、长期高热、脱水等。这些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极度低下,口腔内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发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上述情况的机会逐渐减少,即使发生也能及时得到纠正,因此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发病现在比较少见。一般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如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舍格伦综合征继发腮腺感染的急性发作时,腮腺也可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但各自病因、表现、治疗及预后均不一样。
病因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较少见,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数并发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正常时,腮腺分泌大量唾液经腮腺导管排入口腔,有帮助消化及冲洗自洁的作用,重病及消耗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后期或胸、腹部大手术后的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及口腔的免疫能力减弱,唾液分泌功能障碍,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腺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此外,外伤或周围组织炎症的扩展,涎石等亦可引起本病。
症状
1.病史
可有全身系统性感染或传染病引起的发热,大手术后禁食、脱水或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既往史,以及急性感染的全身及腮腺局部表现。
2.临床表现
(1)单侧亦可为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急性腮腺肿大、胀痛或持续性跳痛,张口受限,全身发热不适等表现。
(2)局部病变表现为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皮肤发红,皮温增高,明显压痛,由于腮腺包膜致密,故扪之较硬。
(3)口内腮腺导管口红肿,分泌减少,病变后期当挤压腮腺管口时,可有淡黄色较稠的脓性分泌物溢出。
(4)由于腮腺腺体呈分叶状,故其脓肿形成后可表现为多灶性,即多个分散的脓肿,加之腮腺筋膜坚韧,故即使有脓肿形成亦难以扪及波动感。
(5)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急性期感染可向相邻组织间隙扩散,而表现出相应间隙蜂窝织炎的临床体征,病程后期脓肿穿破腮腺筋膜及相邻组织,可由外耳道溃破溢脓,亦可在颌后或下颌角区形成皮下脓肿。
发病急骤,多数患者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由于机体状况衰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怎么诊断?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症状、实验室检查、体征等三个方面。
1.化脓性腮腺炎大多是单侧腮腺肿痛,并且腮腺表面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皮温会增高。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C反应蛋白也会升高的。腮腺B超检查可见腮腺肿大,有脓液形成。
3.腮腺管口明显红肿,挤压腮腺时腮腺管口可见脓性分泌物。
所以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部分化脓性腮腺炎早期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需要动态观察。
鉴别诊断
1.流行性腮腺炎
多发生于儿童,有流行病接触史,多为双侧腮腺受累,腮腺腺体肿大,但疼痛较轻,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但淋巴细胞比例增大,腮腺不形成脓肿,常经7~10天而痊愈。
2.嚼肌间隙感染
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表现为以下颌角为中心的肿胀、压痛,张口受限明显,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脓肿形成可扪得深液动感。
3.腮腺区淋巴结炎
又称假性腮腺炎,表现为区域性腮腺肿痛,病变与腮腺解剖形态不一致,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
治疗
发病后要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对体质衰弱的重症患者,应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早选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内服、外敷中草药。如脓肿形成,需做切开引流。切开时要注意防止损伤面神经。一般在耳屏前做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用小血管钳沿面神经走行方向行钝性分离,对分散的小脓灶做多处引流。
预防
本病虽少见,但病情常较严重,应积极预防。对重病及大手术后的患者,应特别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鼓励咀嚼运动,给酸性饮料或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冲洗自洁作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