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概述
概述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天,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
临床症状
突然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
危害
传染性较强。重者可发生腮腺炎、心肌炎、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
并发症
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极少数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检查
血常规检查,咽部疱液或粪便组织培养,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等。
诊断
根据疾病流行特点,特征性咽峡部损害,结合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原则
隔离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
治愈性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天。
饮食建议
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病因
病因
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
流行病学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传播途径
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经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急起高热、咽痛及咽部充血,软腭及悬雍垂上可见大小不等疱疹,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白色小溃疡。
其他症状
影响吞咽,伴食欲减退及乏力,少数可有呕吐、腹痛、肌痛及头痛等。
诊断依据
根据疾病流行特点,特征性咽峡部损害,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效价升高等检查结果诊断。
治疗
治疗方针
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方法治疗肠道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局部治疗
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等。
2.对症治疗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
3.抗感染治疗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
其他治疗
1.中药治疗
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可酌情选择用药。
2.激光照射
氦氖激光照射咽喉部双扁桃体穴及合谷穴各3分钟。
预后情况
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预后良好。极少数发生严重并发症。
护理
日常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调理
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过热、过冷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