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安吉优多久耐药

发布时间:2023-12-21 12:08:47 阅读:1057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维得利珠单抗

维得利珠单抗 生产厂家:日本武田 功能主治: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第6周缓解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本品的建议剂量为300mg,静脉输注给药,在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一次。  如果第14周仍未观察到治疗获益,则应停止治疗。  对于对本品治疗有应答的患者,可以按照标准治疗,考虑逐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或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  给药方法  本品仅用于静脉输注。  静脉给药前需要对其进行复溶,并进一步稀释。  本品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并持续30分钟以上。  请勿通过静脉推注给药。  本品冻干粉必须用无菌注射用水复溶,并在给药前使用25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250 mL无菌乳酸林格氏液稀释。  输注完成后,用3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30mL无菌乳酸林格氏液冲洗。  在输注期间观察患者直到输注完成。  复溶和输注说明  1.制备本品静脉输注溶液时应使用无菌技术。  2.取下药瓶的易掀盖,并用洒精棉擦材。  在室温(20C-25℃)下,使用配有21-25号针头的注射器,将本品用48mL无菌注射用水复溶。  3.将注射针头插入药瓶瓶塞中心,使无菌注射用水沿瓶壁注入,以避免产生过多的泡沫。  4.轻轻旋转药瓶至少15秒。  不得剧烈摇晃或倒置。  5.将药瓶置干室温(20℃25℃)下静罟20分钟,使药粉溶解、泡沫消散:此时可旋转药瓶,观察溶解情况。  如果20分钟后未完全溶解,再静置10分钟,待其完全溶解。  如果制剂在30分钟内未溶解,请勿使用。  6.稀释前,目视检查复溶溶液,观察是否存在不溶性颗粒物和出现变色。  溶液应透明或乳白色,无色至淡黄色,无可见颗粒物。  若混合溶液中出现异常颜色或颗粒物,请勿使用。  7.一旦溶解,则轻轻倒转小瓶3次。  8.立即使用配有21-2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5mL(300mg)复溶后本品。  9.将5mL(300mg)复溶后本品加入25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250mL乳酸林格氏液中,轻轻混合输液袋(加入本品之前,无需从输注袋中抽取5 mL溶液)。  制备完成的输注液或静脉输注装置中不得添加其他药品。  静脉输注需持续30分钟以上。
查看详情

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安吉优多久耐药,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的耐药性,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1、一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抗药物的抗体,从而减弱维得利珠单抗的疗效。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药物失效;2、个体差异可能会影响维得利珠单抗的药物代谢,使其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加快,从而降低了疗效;3、一些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导致维得利珠单抗不再足以控制病情。

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是一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生物制剂。它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少炎症反应,并广泛应用于管理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尽管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患者在长期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后是否会产生耐药现象,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1. 维得利珠单抗简介

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针对肠道免疫调节分子α4β7整合素的单克隆抗体。α4β7整合素是一种介导白细胞进入肠道黏膜的分子。通过结合α4β7整合素,维得利珠单抗阻断了白细胞在病变部位的迁移和炎症反应,达到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效果。

2. 维得利珠单抗的疗效

维得利珠单抗已被证实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可以减轻炎症,改善症状,并促进肠道黏膜的愈合。相较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维得利珠单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只作用于肠道,减少了全身免疫抑制副作用的风险。

3. 维得利珠单抗耐药性的可能性

尽管维得利珠单抗作为治疗肠道疾病的有效药物,但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潜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维得利珠单抗后会产生耐药现象,表现为治疗效果逐渐减弱或完全丧失。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反应和基因变异有关。

4. 管理维得利珠单抗耐药性

针对维得利珠单抗耐药性的管理存在几个策略。首先,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以避免治疗失败或耐药性的发展。其次,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联合应用其他免疫调节剂或口服抗炎药,以增强疗效。此外,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情变化,在耐药性发生早期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持维得利珠单抗的疗效,患者和医生需要紧密合作,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同时探索其他治疗策略,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