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司美格鲁肽禁忌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3-10 12:35:36 阅读:894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索马鲁肽注射

索马鲁肽注射 生产厂家:丹麦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功能主治:治疗2型糖尿病的GLR-1R激动剂,心血管风险降低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用法:  本品应每周注射一次,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2] 。  本品经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或上臂。  改变注射部位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本品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2] 。  如有必要,可以改变每周给药的日期,只要两剂间隔至少2天(>48小时)即可。  在选择新的给药时间后,应继续每周给药一次 。  有关给药的更多信息见使用和其他操作的特别注意事项。  用量:  司美格鲁肽的起始剂量为0.25mg每周一次。  4周后,应增至0.5mg每周一次。  在以0.5mg每周一次治疗至少4周后,剂量可增至1mg每周一次,以便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本品0.25mg并非维持剂量。  不推荐每周剂量超过1mg 。  当司美格鲁肽用于联合已有的二甲双胍治疗时,可维持当前二甲双胍剂量不变 。  当本品用于联合已有的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无需为调整本品剂量而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但是,当开始使用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时,则可能需要自我监测血糖,以调整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从而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  遗漏用药如发生遗漏用药,应在遗漏用药后5天内尽快给药。  如遗漏用药已超过5天,则应略过遗漏的剂量,在正常的计划用药日接受下一次用药。  在每种情况下,患者均应恢复每周一次的规律给药计划 [2]。
查看详情

司美格鲁肽禁忌症是什么,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禁忌为:1、对司美格鲁肽或其任何成分过敏的人禁用;2、有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史的患者禁用;3、患有或有家族史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MEN2)的患者禁用;4、妊娠与哺乳期的妇女禁用;5、未经充分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禁用。

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GLP-1R激动剂药物。作为一种新一代的治疗药物,它在降低心血管风险和引导减肥减重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每种药物在使用方面都有一些限制和禁忌症。本文将详细介绍司美格鲁肽禁忌症是什么以及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什么是司美格鲁肽禁忌症?

禁忌症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患者不能使用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对于司美格鲁肽来说,禁忌症是指一些特定的病情或症状,这些病情可能会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或增加风险。了解禁忌症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正确选择治疗方案,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2. 司美格鲁肽的禁忌症有哪些?

尽管司美格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表现出色,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它。以下是司美格鲁肽的一些禁忌症:

1. 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患者:因为司美格鲁肽不适用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需要依靠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2. 对司美格鲁肽或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如果患者曾经对司美格鲁肽或其他GLP-1R激动剂药物出现过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那么该药物就是禁忌症。

3. 甲状腺肿瘤或甲状腺癌家族史:司美格鲁肽在动物实验中引发了甲状腺肿瘤和癌症,因此患有甲状腺肿瘤或有家族史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4.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由于司美格鲁肽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不清楚,所以在这些特定的生理状态下不推荐使用。

上述仅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司美格鲁肽禁忌症,但并不是详尽无遗的列表。患者在开始使用司美格鲁肽之前,应咨询医生并详细告知自己的病情和用药史,以便医生能够全面评估是否适合使用该药物。

3. 患者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时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禁忌症外,患者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药物剂量和使用方式司美格鲁肽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并遵守剂量规定。

2. 不良反应的监测: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期间,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低血糖、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3.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司美格鲁肽时,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或其他糖尿病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4. 饮食和锻炼的调整:司美格鲁肽通常用于辅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并在减肥减重方面发挥作用。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科学调整饮食和增加适量的运动。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代药物,但使用时必须注意禁忌症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患者在使用前应详细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当遇到不适症状或有疑问时,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