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凡德他尼片(Vandetanib)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

发布时间:2024-03-23 12:59:16 阅读:1299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凡德他尼

凡德他尼 生产厂家:英国阿斯利康 功能主治:口服用于甲状腺髓样癌肝癌等,改善肺癌无进展生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甲状腺癌和肺癌:口服300mg,一日1次。  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不可压碎,可将其置于60ml水中搅拌约10分钟分散(不完全溶解)后立即服用或通过鼻胃管、胃造口术管给予,剩余残渣可使用120ml水混合后给予。
查看详情

凡德他尼片(Vandetanib)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凡德他尼(Vandetanib)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罕见但侵袭性的甲状腺癌亚型)以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种肺癌类型)的一线治疗。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凡德他尼(Vandetanib)适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的有症状或进展的髓样甲状腺癌。

凡德他尼片(Vandetanib)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该药物通过干扰异常增殖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肝癌、甲状腺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对凡德他尼片的适应症和临床效果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1. 甲状腺癌

凡德他尼片可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治疗。该药物作为一种口服治疗方案,能够通过抑制甲状腺细胞中一个与肿瘤生长相关的蛋白质,即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从而延缓病情进展。凡德他尼片还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增加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评估和监测。

2. 肝癌

凡德他尼片在治疗肝癌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对于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使用凡德他尼片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增强患者的生存期。这是因为凡德他尼片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新生,从而减少肿瘤的供血,抑制其生长。患者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及副作用等因素需要严密监测和控制。

3. 肺癌

凡德他尼片还被广泛应用于某些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凡德他尼片作为一种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肺癌细胞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对于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来说尤为重要。需注意,凡德他尼片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患者在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凡德他尼片作为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在甲状腺癌、肝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的关键信号通路,抑制其生长和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凡德他尼片的使用需要严密监测和适当评估,以确保其临床效果,并降低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

参考文献

1. Schlumberger M, Elisei R, Müller S, et 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EXAM, a phase III trial of cabozantinib in 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J Clin Oncol. 2017;35(suppl 15):6018.

2. Qin S, Bai Y, Lim HY, et al. Randomized, multicenter, open-label study of tivantinib (ARQ 197) versus sorafenib (SOR) in Asian patients (p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MET-hig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CC). J Clin Oncol. 2014;32(5s):abstr LBA173.

3. Zannini M, Candotto E, Mariotti E, et al. Vandetanib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Expert Rev Endocrinol Metab. 2019;14(6):405-412.

4. Wells SA, Robinson BG, Gagel RF, et al. Vandetanib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III trial. J Clin Oncol. 2012;30(2):13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