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4-04-01 07:06:35 阅读:1346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维布妥昔单抗

维布妥昔单抗 生产厂家:日本武田 功能主治:淋巴瘤总体缓解率高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1、维布妥昔单抗应在具有抗癌药使用经验的医师监督下使用。  2、维布妥昔单抗不能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给药。  只能通过专门的静脉通路给药,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  3、本品推荐剂量为1.8mg/kg,3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给药,每3周1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最多治疗16周期。  4、周围神经性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应采用延迟给药和减少至1.2mg/kg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新的或恶化的2级或3级病变,应停止给药,直到神经病变改善至1级或基线,然后再1.2mg/kg。  对于4级神经病变,应停止给药。  5、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应采用延迟给药和减少剂量来控制。  对于3级或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保持维布妥昔单抗的剂量,直至缓解至基线或2级或更低。  对于经历3级或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应考虑在随后的周期中给予生长因子的支持。  尽管使用了生长因子,但对于复发性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应考虑停药或将计量较少至1.2mg/kg。  6、如果患者体重大于100kg,使用100kg计算剂量。  每次给药前,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在输注期间及输注后,应监测患者情况。  治疗应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患有复发或难治性cHL或sALCL且疾病稳定或改善的患者应至少接受8个周期和至多16个周期(约1年)的治疗。
查看详情

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是一种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的药物,特别是CD30阳性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这种药物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30蛋白结合,触发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多项临床试验显示,维布妥昔单抗在难治性或复发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淋巴瘤治疗中的抗体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针对恶性淋巴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的靶向治疗。通过理解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药物如何帮助淋巴瘤患者减轻疾病负担。本文将对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

1. 维布妥昔单抗与淋巴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

维布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淋巴瘤细胞表面标记物CD30的人源化抗体。CD30是一种细胞膜蛋白,其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淋巴瘤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维布妥昔单抗可以特异性地与CD30结合,形成维布妥昔单抗-CD30复合物。

2. 维布妥昔单抗的细胞毒性作用

与普通单克隆抗体不同,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不仅仅是通过抗原结合诱导免疫效应,还包括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一旦维布妥昔单抗与CD30结合形成复合物,它会引发细胞内信号级联,进而触发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途径。这一细胞凋亡途径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导致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死亡。

3. 维布妥昔单抗的免疫增强作用

除了直接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外,维布妥昔单抗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维布妥昔单抗结合到淋巴瘤细胞表面的CD30上后,会吸引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这种作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对淋巴瘤细胞的攻击,增加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

4. 维布妥昔单抗的局部作用与系统作用

维布妥昔单抗的局部作用主要发生在肿瘤部位,通过直接作用于淋巴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和增强免疫反应。另外,维布妥昔单抗还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方式,发挥与淋巴瘤细胞表面CD30的结合并诱导免疫反应。这种综合作用使得维布妥昔单抗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淋巴瘤治疗的有效药物。

综上所述,维布妥昔单抗通过与淋巴瘤细胞表面的CD30结合,实现了针对性治疗和靶向作用。它既可以通过直接诱导细胞毒性作用引发恶性细胞的死亡,又能增强免疫反应,使机体更好地清除淋巴瘤细胞。维布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