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Buphenyl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10 14:11:07 阅读:1419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苯丁酸钠

苯丁酸钠 生产厂家:日本MSD株式会社 功能主治:尿素循环障碍 用法用量: 尿素循环障碍  ≥20kg(片剂或悬浮液):9.9-13 g/㎡口服除以Q4-8小时口服;不超过20 g/天  <20 kg(悬浮液):450-600 mg/kg/天除以Q4-6小时口服(仅溶液)  剂量注意事项:与食物一起服用,与膳食等量(即3-6次/天)。将粉末与固体或液体食品混合,但不要与酸性饮料(如橙汁)混合。
查看详情

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Buphenyl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主要用于治疗尿素循环障碍,可降低血氨、血谷氨酸浓度,增加含氮废物排泄。它还是抗肿瘤药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素循环障碍是一类罕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体内无法正常代谢尿素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尿素酸。这导致尿素循环途径中氨基酸氨基基团的堆积和血液中尿素循环相关物质的异常增加,可能引起氨中毒和其他相关症状。苯丁酸钠作为一种药物治疗选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改善尿素循环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1. 苯丁酸钠的解酶作用机制

苯丁酸钠在体内被代谢成苯丙胺酸和丁酸。苯丙胺酸可被肝脏转化为苯丙酮酸,而丁酸则可进入线粒体与肝脏的肝细胞内,参与乙酰辅酶A的合成。乙酰辅酶A是尿素循环中的一个关键底物,与谷氨酰胺一起进入尿素循环进行代谢,最终转化为尿素。通过增加苯丙胺酸和乙酰辅酶A的合成,苯丁酸钠有助于促进尿素循环的正常进行。

2. 苯丁酸钠的解毒作用机制

苯丁酸钠具有解毒作用,可帮助降低体内的氨水平。苯丁酸钠通过促进肝细胞内乙酰辅酶A的合成,增加尿素循环的活性,从而增加氨与谷氨酰胺的结合和转化为尿素的机会。这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氨水平,缓解氨中毒的症状。

3. 苯丁酸钠的抗炎作用机制

研究表明,苯丁酸钠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来减轻炎症反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苯丁酸钠对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有关。

4. 苯丁酸钠在尿素循环障碍中的应用

苯丁酸钠是尿素循环障碍治疗的一线药物。它被用于治疗早期或中期疾病,以降低血液中氨的浓度并改善尿素循环的异常情况。此外,苯丁酸钠还可以用于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饮食管理、补充氨基酸等,以全面管理和控制尿素循环障碍。

苯丁酸钠(Buphenyl)是一种在尿素循环障碍患者中广泛使用的药物。它通过增加苯丙胺酸和乙酰辅酶A的合成,解毒作用以及抗炎作用,帮助改善尿素循环的异常情况。苯丁酸钠的应用为尿素循环障碍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项,有助于缓解症状、降低氨水平,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