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戈替尼作为一种口服药物,目前已被批准在欧美市场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获得了不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非戈替尼的安全性和疗效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改善患者的关节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方面,非常突出。
不过,近期一些临床试验和实践都表明,非戈替尼存在一定的久耐药性问题。研究者们发现,尽管起初非戈替尼的治疗疗效较明显,很多患者会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明显的药效下降或都耐药现象。研究数据统计,使用非戈替尼的患者在用药6个月以上后久耐药的情况高达50%以上。
据临床研究人员介绍,非戈替尼易产生耐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药的作用机制较为特殊,其对炎症经典激活通路(Canonical pathway)的抑制作用具有相对强的特异性。而在关节炎的炎症病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细胞信号途径,如JAK/STAT、NF-κB、AP-1等等,这给非戈替尼带来了较大的匹配问题,而且由于关节炎病理过程具有动态性和个体化的特点,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患者耐药形成的种种可能和复杂的影响因素。
如何延缓非戈替尼的久耐药性,是目前学术界和临床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单纯使用非戈替尼进行治疗的难以避免出现耐药性。而与其它治疗药物或物理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则能够进一步扩大治疗覆盖范围,提高疗效,同时也更可以避免出现久耐药性问题。
总之,非戈替尼作为新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其疗效已得到认可,但久耐药性的问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生也需结合具体患者的病理情况,合理选择使用非戈替尼,并且注重对耐药性的防范,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