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波生坦(Bosentan)耐药性

发布时间:2025-02-14 16:33:08 阅读:1283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波生坦

波生坦 生产厂家:印度西普拉(Cipla)制药公司 功能主治:口服活性内皮素拮抗剂,治疗肺动脉高压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本品应由有治疗肺动脉高压丰富经验的医生决定是否开始本药治疗,并对治疗过程进行严格监测。  推荐剂量和剂量调整本品的初始剂量为一天2次、每次62.5mg,持续4周,随后增加至推荐的维持剂量125mg,一天2次。  高于一天2次、一次125mg的剂量不会带来足以抵消肝毒性风险增加的额外益处。  本品应在早、晚进食前或后服用。  转氨酶持续升高患者的剂量调整在治疗前必须检测肝脏转氨酶水平,并在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  如果发现转氨酶水平升高,就必须改变监测和治疗。  下表为本品治疗过程中,转氨酶持续增高>3倍正常值上限患者剂量调整和推荐监测的总结。  如果肝脏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损害临床症状(如贫血、恶心、呕吐、发热、腹痛、黄疸、嗜睡和乏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肌痛、发热))或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时,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应用本品。  ALT/AST水平>3且≤5×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则应减少每日剂量或者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如果转氨酶恢复到用药前水平,可以酌情考虑继续或者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5且≤8×ULN应再做一次肝脏功能检查进行确证;如确证,应停药,并至少每2周监测一次转氨酶水平。  一旦转氨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可考虑重新用药。  ALT/AST水平>8×ULN必须停药,且不得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仅当使用本品的潜在益处高于潜在风险,且转氨酶降至治疗前水平时,方可考虑重新用药。  重新用药时应从初始剂量开始,且必须在重新用药后3天内进行转氨酶检测,2周后再进行一次检测,随后根据上述建议进行监测。  治疗前有肝损伤患者的用药中度和重度肝脏损伤患者应禁用本品,轻度肝损伤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见[禁忌]、[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  低体重患者用药体重低于40kg且年龄大于12岁的患者推荐的初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均为62.5mg,每天2次。  本品在12岁到18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有限。  与利托那韦联合使用服用利托那韦的患者联合使用本品:在接受利托那韦治疗至少10天的患者中,本品的起始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服用本品的患者联合使用利托那韦:开始给予利托那韦前至少应停用本品36个小时。  使用利托那韦至少10天后,再恢复给予本品的剂量为62.5mg,根据个体患者的耐受性每天1次或隔天1次。  漏服如果本品预定给药过程中出现了漏服,不得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漏服的那次剂量。  患者应在规定的下次给药时间再服用本品。  治疗中止尚无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推荐剂量下突然中止使用本品的经验。  但是为了避免同类疾病的其它治疗药物停药时出现临床情况突然恶化,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考虑逐步减量(停药前的3~7天将剂量减至一半)。  在停药期间应加强病情监测。
查看详情

波生坦(Bosentan)耐药性,波生坦(Bosentan)的耐药机制复杂,包括过度使用、基因突变等因素。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导致药物适应性减少,而基因突变也影响波生坦的疗效。此外,细胞信号通路等因素也参与了波生坦的耐药机制。

波生坦(Bosentan)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治疗的药物,属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它通过抑制内皮素-1的作用,帮助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波生坦的耐药性问题开始显露,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波生坦的耐药性及其相关机制。

1. 波生坦的基本机制

波生坦通过拮抗内皮素-1的作用,阻断其对肺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从而实现降压的效果。其主要适应症为非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及一些与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在最初的治疗阶段,波生坦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但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中产生了耐药性。

2. 耐药性产生的因素

波生坦的耐药性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个体差异、药物代谢变化、内皮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等。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可能因内皮素受体的上调或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耐药。此外,患者的合并用药、生活方式及疾病本身的进展也可能影响波生坦的药效。

3. 识别耐药性的方法

识别波生坦耐药性的首要步骤是通过临床评估,包括病人症状的变化、6分钟步行测试(6MWT)结果等。其次,定期监测肺动脉压力和心功能指标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耐药性。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及使用其他辅助治疗手段,以优化患者的治疗计划。

4. 应对耐药性的策略

面对波生坦的耐药性,临床上可以采取多种应对策略。一方面,可以增加波生坦的剂量或联合其他类型的抗高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或可乐定等,以增强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探索新兴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如肺动脉扩张术等,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这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个体反应,并进行灵活调整,以便获得最佳的治疗结果。

波生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耐药性的出现则为治疗带来了挑战。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及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波生坦耐药性的具体机制,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