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对肝功能的损伤

发布时间:2025-04-28 13:12:07 阅读:97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替莫唑胺

替莫唑胺 生产厂家:印度西普拉(Cipla)制药公司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在空腹或进食前至少一小时服用本药。放化疗期间:口服本品,75mg/m2/日,共42天,同时接受放疗。随后接受6个周期的本品辅助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暂停用药,但无需降低剂量。辅助治疗期间:同步放化疗期结束后4周,进行6个周期的本品单药辅助治疗。起始剂量:150mg/m2/日,共5天,然后停药23天。一周期为28天。从第2周期开始,根据前1周期不良反应,剂量可增至200mg/m2/日,或减至100mg/m2。常规患者治疗:以前曾接受过化疗者的起始剂量是150 mg/m2/日,共5天。成人没有接受过其他化疗者的起始剂量为200mg/m2/日,均连用5天,28天为一个周期。治疗可继续到病变出现进展,最多为2年。
查看详情

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等脑部肿瘤的化疗药物,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替莫唑胺有可能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伤。肝功能异常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替莫唑胺对肝功能的损伤机制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一问题。

1. 替莫唑胺对肝功能的影响

替莫唑胺作为一种碱化剂类抗肿瘤药物,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及排泄。在这个过程中,替莫唑胺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引起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一旦发生,除了影响化疗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外,还可能加重患者的全身情况,对治疗和康复造成阻碍。

2. 替莫唑胺引起肝功能损伤的症状

替莫唑胺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可能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肝功能不全等症状。患者在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特别是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预防和管理替莫唑胺引起的肝功能损伤

针对替莫唑胺可能引起的肝功能损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接受全面的肝功能评估,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替莫唑胺的剂量或治疗方案,以减少对肝功能的不良影响。此外,患者在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等可能加重肝损伤的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4. 结语

替莫唑胺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患者和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替莫唑胺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替莫唑胺对肝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