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阿替利珠单抗的作用机理

发布时间:2023-09-04 19:35:22 阅读:113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阿替利珠单抗

阿替利珠单抗 生产厂家:瑞士罗氏制药公司 功能主治:免疫药物,显著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恶化或死亡的风险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每3周1次,每次静脉滴注1200mg,滴注时间为60分钟。  静脉输注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  不建议减量使用,不建议开封后储存超过24小时。  配制前在2-8℃下冷藏保存,建议配制后立即使用。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推荐剂量:1200mg每次,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60分钟以上。  如果联合使用,则在化疗或使用其他抗肿瘤药物的同一天先使用阿替利珠单抗。  小细胞肺癌(SCLC)推荐剂量:840mg每次,每三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60分钟以上,联合100mg/m2紫杉醇结合蛋白。  在每个28天的周期中,阿替利珠单抗在第1天和第15天使用,紫杉醇结合蛋白在第1、8和15天使用。  尿路上皮癌推荐剂量:每次1200毫克静脉注射超过60分钟,每3周一次,直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查看详情
  阿替利珠单抗主要通过与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结合来发挥作用。PD-L1是一种与免疫细胞激活和调节相关的膜蛋白,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其受体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正常情况下,PD-L1与PD-1的结合可以在免疫应答中起到平衡和调节作用,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和损伤。
  然而,某些肿瘤细胞可以利用PD-L1/PD-1信号通路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PD-L1,通过与PD-1结合,使免疫细胞失去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从而避免免疫细胞的清除。这种途径被称为免疫逃逸。
阿替利珠单抗  阿替利珠单抗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抑制PD-L1与PD-1的结合来恢复和改善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阿替利珠单抗与PD-L1结合后,抑制了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解除了癌细胞对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提升了免疫效应细胞(如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使免疫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攻击和清除癌细胞。
  研究表明,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例如,在肺癌的治疗中,阿替利珠单抗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的选择,单独或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在肝癌和黑色素瘤等其他癌症类型的治疗中,阿替利珠单抗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阿替利珠单抗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其治疗过程相对较为简便,患者只需定期注射即可,避免了传统治疗所需的复杂步骤和副作用。其次,阿替利珠单抗作用针对免疫逃逸机制,具有更为精准的治疗策略,有助于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此外,阿替利珠单抗还可与其他免疫疗法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强疗效。
  然而,阿替利珠单抗的使用也面临一些潜在问题和副作用。首先,个体患者对阿替利珠单抗的反应和疗效可能会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患者的基因型和免疫环境有关。其次,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免疫相关性反应、肺炎等。因此,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副作用。
  总之,阿替利珠单抗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肝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类型的治疗中体现出显著的疗效。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PD-L1与PD-1的结合,恢复和改善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尽管阿替利珠单抗的使用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和副作用,但其疗效优秀、治疗过程方便等特点使其成为肿瘤免疫疗法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临床应用,相信阿替利珠单抗将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