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酰胺酶
生产厂家:爱尔兰爵士制药Jazz Pharmaceuticals Plc
功能主治:特异性细胞抑制剂,用于急性淋巴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一般静注或静滴,每次40~200U/kg,每日或隔日1次,根据耐受程度逐渐增至1000U/kg。 静注以20~40m1生理盐水稀释,静滴以5%葡萄糖溶液500ml稀释,10~20次为一程。 肌注:剂量同静注,用5~10ml生理盐水溶解。 当与泼尼松和长春新碱联合应用治疗儿童急性淋性白血病时,可每日静滴1000U/kg,在使用泼尼松和长春新碱后给予,即从治疗后的第22天开始,连续10d。 如先于上述药物给予或同时给予,会增强不良反应。 肌注:在与泼尼松和长春新碱联合用药时,每次6000U/㎡从第4天始每3d给予1次,共9次剂量。
查看详情
门冬酰胺酶源自门冬子(Asparagus)中的酵母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它是一种氧化酵素,主要通过水解患者体内的门冬氨酸来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恶性肿瘤细胞无法生产自身所需的门冬氨酸,并依赖体外提供的外源性门冬氨酸来维持生长和繁殖。因此,门冬酰胺酶通过将体内门冬氨酸转化为门冬酰胺和天冬氨酸,进而有效地抑制细胞内门冬氨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
门冬酰胺酶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这类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内门冬氨酸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抑制门冬氨酸合成可有效地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门冬酰胺酶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到患者体内,然后在体内起到抗肿瘤的作用。门冬酰胺酶在治疗过程中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如化疗药物或放疗药物等的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
门冬酰胺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酶促反应来破坏门冬氨酸,因此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胰腺炎、中毒性休克等。特别是酶促过程中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以引起血液凝固功能障碍。因此,在门冬酰胺酶的治疗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以及对潜在的副作用进行及时的处理。
综合而言,
门冬酰胺酶作为一种抗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药物,通过抑制门冬氨酸的合成,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然而,其副作用也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未来,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门冬酰胺酶的效果,减少其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