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铂 Carboplatin 波贝
生产厂家:意大利Corden Pharma Latina S.P.A.
功能主治:广谱化疗药物,对多种癌症有效。
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 1、本品仅供静脉使用。肾功能正常的成人初治患者,推荐剂量为 400mg/m2,单剂静脉输注 15-60 分钟,慢速输注,不可快速输注 2、前一个疗程后 4 周和/或中性粒细胞计数≥2000/mm3 及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方可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3、 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如以往有过骨髓抑制治疗史、一般状况差(ECOG-Zubrod2 -4 或卡氏评分<80)的患者,建议减少本品初始剂量的 20~25% 4、对 65 岁以上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调整初始剂量及随后治疗剂量。 建议在初始疗程中,每周测定外周血细胞计数,判断血细胞减少的最低点,以便调整下一疗程的剂量 剂量调整 1、肾功能损害患者 肌酐清除率<60ml/分 患者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性增加,使用下述本品推荐剂量时,严重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一般在 25%左右: 肌酐清除率基线值初始剂量(第 1 天) 41-59ml/min250mg/m2 16-40ml/min200mg/m2 肌酐清除率<15ml/分 的患者尚无足够的资料允许使用推荐剂量 联合治疗 1、本品与其他骨髓抑制剂联合使用时,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计划调整剂量 2、公式计算法计算卡铂剂量 ①计算本品初始剂量的另外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治疗前肾功能的状况得到的数学公式法,与常规的体表面积计算相比,公式法最大限度规范了因肾功能差异引起的变化,避免了剂量不足(患者的肾功能高于正常)或过量(肾功能低于正常) ②以下是 Calvert 提出的公式,是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ml/min)和设定的卡铂的 药时曲线下面积(mg/ml•min)计算卡铂的给药剂量,在 Calvert 的研究中,肾小球滤过率是以51Cr-EDTA 方法测定 ③Calvert 计算卡铂剂量公式 总剂量(mg) = 设定 AUC×(GFR+25) 总剂量(mg) =设定药时曲线下面积×(肾小球滤过率+25) 注意:根据公式计算卡铂的剂量是总剂量,而不是每平方米的剂量 用法 ①本品可进一步用 5%葡萄糖或 0.9%氯化钠稀释到浓度为 0.5mg/ml 的溶液,依照上面的方法稀释后的药液,室温中保持 8 小时稳定,冷藏(4℃)中保持 24 小时稳定 ②在稀释或给药时,本品不能接触含铝的针头或静脉输注装置,铝与本品会产生沉淀反应和/或降低效价 ③应当执行正确操作和处置抗癌药物的规范,为减少皮肤暴露于药品的危险性,在操作时一定要戴隔离手套,这些操作包括发生在临床病房、药房、药库和家庭医疗场所的所有操作:打开包装检查、设备间转送、剂量配制和给药的过程,任何时候使用抗癌药物都必须小心,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操作人员暴露于药品,操作时要使用恰当的器具如戴手套及操作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④在稀释或给药时,本品不能接触含铝的针头或其他器械,铝与本品会产生沉淀反应和/或降低效价
查看详情
卡铂(Carboplatin)是一种广谱的铂类化疗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包括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与其他铂类药物相比,卡铂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对卡铂和其他铂类药物(如顺铂和奥沙利铂)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应用和效果。
1. 药物机制比较
卡铂和其他铂类药物的主要机制是通过与DNA结合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卡铂在体内更易产生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的DNA。而顺铂的活性成分则相对较强,因此在某些癌症类型中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奥沙利铂则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对不同类型的癌症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与卡铂和顺铂有所不同,具有更强的选择性。
2. 疗效对比
卡铂在治疗小细胞肺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与顺铂相比,卡铂通常表现出类似或更好的疗效,尤其在顺铂不耐受的患者中。尽管奥沙利铂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优越性,但其通常不用于肺癌和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因而卡铂在这些特定癌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副作用分析
卡铂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血液系统毒性等,但其相对较低的肾毒性使得它在一些高危患者中更具优势。相比之下,顺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肾功能损害,需特别注意。而奥沙利铂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周围神经病变,因此在临床选药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4. 应用范围
卡铂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多种癌症化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当患者对顺铂耐受性差时,卡铂是常用的替代药物。同时,因其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卡铂也适合用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而顺铂和奥沙利铂则在某些特定癌症的治疗中仍然保持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急需强效治疗的情况下。
在对比卡铂与其他铂类药物时,可以看出,虽然他们在治疗机制上相似,但在疗效、副作用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却各有千秋。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铂类药物,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新的铂类药物,为癌症治疗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