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舒格利单抗治疗肺癌的最佳配合药物

发布时间:2025-02-17 14:07:13 阅读:1065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舒格利单抗 Sugemalimab Cejemly

舒格利单抗 Sugemalimab Cejemly 生产厂家:中国基石药业 功能主治:介导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刺激免疫系统长期应答 用法用量:本品须在有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推荐剂量  本品推荐剂量为1200 mg /次,静脉输注每3周给药1次,每次输注时间为60分钟或以上,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耐受的毒性。如用于巩固治疗,本品治疗最长不超过24个月。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有关暂停给药和永久停药的指南,请见表1所述。有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的详细指南,请参见【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  肝功能不全  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肾功能不全目前本品尚无针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结果(参见【药代动力学】),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人群本品尚无在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老年人群老年(≥65岁)与年轻患者(<65岁)在安全性或有效性上未出现总体的差异。无需在这一人群中进行剂量调整。  给药方法  本品应该由专业卫生人员采用无菌技术稀释后才可输注。本品须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输注应在60分钟或以上完成。  使用、处理、处置的特殊说明:  •禁止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Bolus)。  •药物配置前确保药物溶液是澄清、透明、无肉眼可见微粒。  •以注射器抽取舒格利单抗注射液,注射液体积一共40mL(20mL/瓶:2瓶)。注入至250mL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液袋中。  •混合时轻轻颠倒混匀,禁止震摇。•输注时间应不低于60分钟,若出现1-2级输液反应,可暂停输液或适当延长输液时间,出现3级及以上输液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以对症处理。  •请勿使用同一输液管与其他药物同时给药。  •建议药物应在配制完成后立即给予患者,以避免配制好的药物暴露于室温超过推荐的6小时限制。其中,6小时的时间限制包括药物室温贮存、静脉输液袋中输注液贮存和输注持续时间。如果需要推迟使用配制好的药物,则可将其置于2~8°C冰箱中,不超过24小时。
查看详情

舒格利单抗治疗肺癌的最佳配合药物,舒格利单抗(Sugemalimab)适用于:1、肺癌;2、黑色素瘤。

舒格利单抗(Sugemalimab)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能够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本文将探讨舒格利单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的最佳配合药物,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舒格利单抗的机制与优势

舒格利单抗是一种针对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这一机制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比,舒格利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较低的副作用,使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将舒格利单抗与传统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铂类药物等)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协同效应。一方面,化疗药物能够快速减少肿瘤负荷,为免疫治疗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舒格利单抗则通过提升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化疗的疗效。因此,化疗与舒格利单抗的联用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策略。

3. 靶向药物的组合

对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或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药物的应用尤为重要。在适当的情况下,选择舒格利单抗与靶向治疗药物(如厄洛替尼、克唑替尼等)联合使用,可以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激活免疫系统。这种组合不仅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还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4. 其他免疫治疗的配合

除了化疗和靶向治疗以外,舒格利单抗还可以与其他免疫治疗手段(如CTLA-4抑制剂)联合使用。这种“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免疫激活,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免疫组合治疗在某些患者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可能会成为未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趋势。

舒格利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巨大。通过探索与化疗、靶向药物及其他免疫治疗的最佳组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的临床研究将进一步阐明这些联合疗法的最佳使用方式,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