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使用氟唑帕利需要定期检查什么

发布时间:2025-02-21 08:24:12 阅读:862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氟唑帕利 Fluzoparib 艾瑞颐

氟唑帕利 Fluzoparib 艾瑞颐 生产厂家:中国恒瑞 功能主治:适用于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用法用量:本品须在有抗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针对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在服用本品治疗前,应采用国 家药监局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患者存在有害或疑似有害的gBRCA1/2突变。  针对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患者应在含铂化疗结束后的4-8周内开始本品治疗。  推荐剂量  本品推荐剂量为每次150 mg(3粒),每日服用2次(早晚各1次)。  患者在开始接受本品治疗后,应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给药方法  口服给药,应整粒吞服。本品在进餐后或空腹时均可服用(推荐进餐后服用)。  漏服  如果患者漏服一剂药物,应按计划时间正常服用下一剂量。  剂量调整  针对不良事件  为处理不良事件,进行减量或暂停用药。  如果需要减量,推荐首先从每次150 mg(3粒)减至每次100 mg(2粒),每日服用2次。  如果需要进一步减量,则推荐从每次100 mg(2粒)减至每次50 mg(1粒),每日服用2次  合并使用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抑制剂  本品治疗期间避免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如必须使用,可以停用氟唑帕利;在停止合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且至该药物清除5-7个半衰期后,可恢复氟唑帕利至原给药剂量和频率。如与CYP3A4中等抑制剂合用时,建议下调氟唑帕利剂量至50mg。  特殊人群  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对氟唑帕利清除率未观测到显著影响,轻度肝功能损害(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器官功能障碍工作组(OrganDysfunctionWorkingGroup,ODWG)标准)患者服用本品无需进行额外剂量调整。  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在获得更多信息前,不建议中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  肾功能损害  轻度肾功能损害对氟唑帕利清除率未观测到显著影响,轻度肾功能损害(肾损伤程度由肌酐清除率CLCR决定,可通过Cockcroft-Gault方程进行估算)患者服用本品无需进行额外剂量调整。  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在获得更多信息前,不建议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  儿童或青少年  尚未确立本品在18岁以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使用。  老年人群  本品目前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查看详情

使用氟唑帕利需要定期检查什么,氟唑帕利(Fluzoparib)推荐剂量为:每次150mg(3粒),每日服用2次(早晚各1次)。

氟唑帕利(Fluzoparib)是一种用于治疗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的PARP抑制剂,在临床上显现出良好的疗效。使用氟唑帕利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评估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患者在使用氟唑帕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的内容,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1. 血常规检查

使用氟唑帕利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定期的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从而引发贫血、感染风险增加或出血倾向。因此,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2. 肝肾功能检测

氟唑帕利代谢主要依赖于肝脏,同时也会对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及早发现潜在的肝脏或肾脏损害,并及时进行干预。这项检查通常包括肝功能指标(如ALT、AST、总胆红素等)和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的评估。

3. 肿瘤标志物监测

除了基础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评估氟唑帕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卵巢癌患者,CA-125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定期监测CA-125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的有效性以及癌症的进展情况,对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4. 不良反应评估

氟唑帕利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皮疹等。因此,定期的临床评估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剂量或采取其他对策。

总体来看,使用氟唑帕利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检查不仅有助于监测潜在的不良反应,也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得到适时和专业的医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