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8 08:37:13 阅读:1056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Plavix 波立维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Plavix 波立维 生产厂家: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ristol Myers Squibb) 功能主治:用于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用法用量:  成人和老年人  波立维推荐剂量为每天75 mg每日一次。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 ,应以单次负荷量氯吡格雷300mg开始,然后以75 mg,每日1次连续服药(合用阿司匹林75-325 mg/日)。由于服用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有较高的出血危险性,故推荐阿司匹林的剂量不应超过100 mg。最佳疗程尚未正式确定。临床试验资料支持用药12个月,用药3个月后表现出最大效果。(参见【临床试验】)  -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应以负荷量氯吡格雷开始,然后以75 mg每日1次,合用阿司匹林,可合用或不合用溶栓剂。对于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不使用氯吡格雷负荷剂量。在症状出现后应尽早开始联合治疗,并至少用药4周。目前还没有研究对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超过4周后的获益进行证实(参见【临床试验】)。  ·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  ·如果漏服:  - 在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内漏服:患者应立即补服一次标准剂量,并按照常规服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  - 超过常规服药时间的12小时后漏服:患者应在下次常规服药时间服用标准剂量,无需剂量加倍。  ·儿童和未成年人 :  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  ·肾功能损伤:  对于肾损伤的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参见【注意事项】)  ·肝功能损伤: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中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参见【注意事项】)  ·服用方法:口服,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查看详情

氯吡格雷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主要疗效在于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它常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脑血栓等。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植入支架后,波立维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预防血栓形成。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主要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将深入探讨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1. 氯吡格雷的基本性质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属于噻吩吡啶类。在体内被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结合,从而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氯吡格雷主要影响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因此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 ADP受体的作用

氯吡格雷主要作用于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该受体是腺苷二磷酸(ADP)的一个重要结合位点。当血小板受到外界刺激时,ADP会被释放,并刺激P2Y12受体,诱导血小板激活和聚集。而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与该受体结合,从而有效抑制ADP的作用,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能力。这一机制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3.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氯吡格雷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通过减少血栓形成来降低心脏病、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情境中应用广泛,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4.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尽管氯吡格雷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皮疹等。使用氯吡格雷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潜在的出血风险,并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如合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ADP受体的作用,显著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氯吡格雷在临床应用中必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患者提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