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苷酶
生产厂家:美国Shire Human Genetic Therapies,Inc.
功能主治:1型高雪氏症(戈谢病)患者的长期酶替代治疗
用法用量: 1、酶替代治疗初治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 VPRIV(维葡瑞)应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监督下给药。在初治成人和4岁及以上初治儿科患者中,推荐的 VPRIV 起始剂量为60单位/kg,每2周一次,60 min静脉输注给药。可根据每例患者治疗目标的实现和维持情况调整剂量。 2、从 Imigluce rase 转换为 VPRIV 目前正在接受稳定剂量伊米苷酶治疗1型高雪氏症的成人和4岁及以上儿童患者可以在伊米苷酶末次给药后2周以之前的伊米苷酶剂量开始VPRIV(维葡瑞)治疗,转换为VPRIV。VPRIV(维葡瑞)应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监督下通过 60 min 静脉输注给药。可根据每例患者治疗目标的实现和维持情况调整剂量。 3、VPRIV 冻干粉的复溶 r VPRIV(维葡瑞)是一种冻干粉末,在静脉输注前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复溶和稀释。VPRIV(维葡瑞)应按以下方法制备: (a)根据个体患者的体重和处方剂量确定待复溶的小瓶数量。 (b)将4.3 mL无菌注射用水 (USP) 注入含有VPRIV(维葡瑞)冻干粉的小瓶中。 (c)轻轻混合。请勿摇晃。复溶的VPRIV(维葡瑞)溶液 浓度为100 U/mL(4 mL溶液中含400U VPRIV)。 (d)如果需要额外的小瓶,重复步骤 (b) 和 (c)。 (e)目视检查小瓶中复溶的VPRIV(维葡瑞)溶液。溶液应澄清至略带乳光,无色。如果溶液变色或存在异物,请勿使用。 (f)使用单个注射器,从适当数量的小瓶中抽取计算剂量的药物。使用单独的注射器,从适合静脉给药的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袋中抽出空气。然后将计算的VPRIV(维葡瑞)剂量直接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轻轻混合。请勿摇晃。偶尔可能发生轻微絮凝(描述为白色不规则形状颗粒)。轻微絮凝的稀释溶液可用于给药。 (g)由于VPRIV(维葡瑞)不含防腐剂,立即使用复溶的VPRIV(维葡瑞)溶液和稀释的VPRIV(维葡瑞)溶液。如果不可能立即使用,复溶的VPRIV(维葡瑞)溶液或稀释的VPRIV(维葡瑞)溶液可在2℃下储存长达24小时至ºC(36ºF-46ºF)。请勿冷冻和避光。在小瓶复溶后24小时内完成输注。 (h)小瓶仅供一名患者一次性使用。丢弃任何未使用的溶液。 4、重要给药说明 通过在线低蛋白结合0.2或0.22 µm过滤器在 60 min 内给予VPRIV(维葡瑞)稀释液。由于尚未评价VPRIV(维葡瑞)溶液与其他产品的相容性,因此不得在同一输液管路中与其他产品一起输注VPRIV(维葡瑞)。
查看详情
维拉苷酶(velaglucerase alfa)维葡瑞的用法用量及剂量修改,维拉苷酶(velaglucerase alfa)的用法用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一般起始剂量为60U/kg,每两周一次,通过60分钟静脉输注给药。对于正在接受其他酶替代治疗的患者,转换治疗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和药物反应。
维拉苷酶(velaglucerase alf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戈谢病的药物,其中维葡瑞是维拉苷酶的商品名。维拉苷酶(维葡瑞)是一种重组人酸性 β-葡萄糖苷酶,用于替代机体缺乏或功能异常的酸性 β-葡萄糖苷酶。本文将讨论维拉苷酶(维葡瑞)的用法、用量及剂量修改等相关事项。
1. 用法
维拉苷酶(维葡瑞)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咨询专业医师并按照其指导进行操作。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合适的用法和用量。
2. 用量
用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而言,维拉苷酶(维葡瑞)的起始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每两周一次静脉注射。随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情况,对剂量进行个体化的修改和调整。
3. 剂量修改
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剂量的修改可能是必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酶活性水平和其他相关特征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维拉苷酶(维葡瑞)的剂量。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增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者减少剂量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无论何时需要剂量修改,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维拉苷酶(维葡瑞)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汇报症状、副作用或其他不适情况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患者也应遵从医生的指示,在给药方法、用量调整和用药时间等方面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综上所述,维拉苷酶(维葡瑞)是一种用于戈谢病治疗的重要药物。通过正确的用法和个体化的用量调整,维拉苷酶(维葡瑞)能够有效地替代机体缺乏或功能异常的酸性 β-葡萄糖苷酶,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副作用的发生。只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量的修改,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治疗效果,患者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