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派安普利治疗肺癌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其他药物

发布时间:2025-03-27 09:48:05 阅读:1399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派安普利单抗 Penpulimab 安尼可

派安普利单抗 Penpulimab 安尼可 生产厂家:中国正大天晴 功能主治:淋巴瘤疾病控制率96.5%,完全缓解率47.1% 用法用量:本品须在有肿瘤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推荐剂量  本品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推荐剂量为 200mg,每 2周给药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有可能观察到非典型反应(例如,治疗最初几个月内肿瘤暂时增大或出现新的病灶,随后肿瘤缩小);  如果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或持续减轻,即使有疾病进展的初步证据,基于总体临床获益的判断,可考虑继续应用本品治疗,直至证实疾病进展。  根据个体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能需要暂停给药或永久停药。不建议增加或减少剂量。有关暂停给药和永久停药的具体调整方案。  特殊人群  肝功能不全  目前本品尚无针对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中度或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肾功能不全  目前本品尚无针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研究数据,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不推荐使用。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本品,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人群  尚无本品在18岁以下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  老年人群  本品目前在>65岁的老年患者中应用数据有限,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如需使用,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给药方法  本品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静脉输注给药,采用无菌技术进行稀释。输液宜在60分钟内完成,无法耐受的患者可延长至120分钟。本品不得采用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注射给药。  给药前药品的稀释指导如下:  溶液制备和输液  1.请勿摇晃药瓶。  2.药瓶从冰箱取出后,稀释前可在室温下(25°C或以下)最长放置24小时。  3.给药前应目测注射用药是否存在悬浮颗粒和变色的情况。本品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澄明液体,无异物。如观察到可见颗粒,应丢弃药瓶。  4.抽取2瓶本品注射液(200mg),转移到含有9mg/ml(0.9%)氯化钠溶液的静脉输液袋中,制备终浓度范围为1.0~5.0mg/ml。将稀释液轻轻翻转混匀。  5.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本品一经稀释必须在下述规定时间范围内使用完毕,中途不得冷冻(<0ºC)。本品配伍稀释稳定性研究表明,稀释配制后的样品在2~8ºC避光可保存24小时,该24时包括20~25°C室内光照下最多保存6小时(6小时包括给药时间)。冷藏后,药瓶和/或静脉输液袋必须在使用前恢复至室温。输注时所采用的输液管必须配有一个无菌、无热源、低蛋白结合的输液管过滤器(孔径0.22或0.2μm)。  6.请勿使用同一输液管与其他药物同时给药。  7.本品仅供一次性使用。必须丢弃药瓶中剩余的任何未使用药物。
查看详情

派安普利治疗肺癌期间是否需要停止其他药物,派安普利(Penpulimab)适用于:1、恶性黑色素瘤;2、非小细胞肺癌。

派安普利(Penpulimab)是一种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在治疗多种肿瘤,包括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在使用派安普利的过程中,患者常常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停止其他正在服用的药物。本文将探讨派安普利治疗期间其他药物的使用问题。

1. 派安普利的作用机制

派安普利通过抑制PD-1信号通路,发挥其免疫治疗作用,有助于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这种机制使得派安普利在复发性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对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讨论。

2. 其他药物可能的相互作用

在癌症患者的治疗中,通常会使用多种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及支持疗法等。派安普利与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了解每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在某些情况下,停药可能是必要的,以避免潜在的不良反应或药效干扰。

3. 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

患者在接受派安普利治疗的同时,可能仍在接受化疗。根据研究,PD-1抑制剂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能会产生协同效果。应仔细评估化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确保不会产生过度的毒性。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化疗治疗方案,而不是完全停止。

4. 定期监测与评估

派安普利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药物反应非常重要。通过对治疗反应、血液指标和病情变化的评估,医师能够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必要时暂停其他药物的使用,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派安普利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过程中,与其他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考虑。通过对各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和定期的病情监测,患者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