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
常有眼睑发红、肿胀且伴有流泪或黏性分泌物多由于鼻泪管阻塞并发细菌感染引起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
泪道阻塞
发生在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及鼻泪管下口的阻塞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流泪;新生儿还可出现结膜发红,伴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可因泪道先天性闭锁、炎症、外伤、肿瘤、异物、结石及鼻腔病变等导致婴儿首选按摩治疗,成人以手术治疗为主
老视
年龄增长导致视力生理性调节减弱的现象常表现为视近困难、阅读需要更强照明等可通过配戴框镜、手术等方式矫正好发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
老年性莫加尼型白内障
老年性莫加尼型白内障(senile Morgagnion's cataract)又称莫干现象(Morgagnion' s phenomenon)、莫尔加尼白内障、Mor-gagnion白内障、硬核液化白内障。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一种,通常指老年性皮质型白内障的过熟期,由于白内障成熟期过久,混浊的皮质和纤维逐渐液化为乳糜状。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斑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或者引起Bruch膜本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Bruch膜进入RPE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由于新生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导致血管的渗漏和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
老年性环状白内障
老年性环状白内障(senile annular cataract),为晶状体核赤道部环形混浊,切面呈哑铃状。环状白内障临床上较少见,大多为先天性。
老年性花冠状白内障
花冠状白内障(coronary cataract)又称冠状白内障,是一种比较多见的静止性不影响视力的先天性白内障,往往双眼受累,多在20岁左右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临床发现,老年人也可发生花冠状白内障,文献报道,老年性花冠状白内障的发病率为24%~25%,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31. %和20.85%。老年性花冠状白内障的混浊程度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
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
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指皮质性白内障分期中的过熟期白内障,属于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大多数病例病情进展缓慢,逐渐影响视力。
老年性点状白内障
老年性点状白内障(senile punctate cataract)又称老年性核周皮质型白内障、同心层排列尘埃状白内障(dust like cataract inconcentric layers)。患者晶状体出现许多细小呈同心圆排列的斑点状浑浊,前囊下或后囊下皮质中有灰色、白色、黄色、棕色、绿色、红色、灰棕色的尘埃状、水泡状、颗粒状或带有金属反光的混浊小点。
老年性初期白内障
老年性初期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指中老年开始发生晶状体混浊。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大多数病例病情进展缓慢,且缓慢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