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是什么意思治未病意思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治未病在中医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1.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顺应自然规律大发展变化,即春夏顺应长生之气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养阴;保持精神上的清净安闲,不要有过重的思想负担;保持阴平阳秘。2.既病防变:即已经生病了,要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的发展恶化。有五行传变(即疾病的相互影响,一种疾病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发生或彼此加重病情)和内外表里传变(主要指经络与肺腑的内外表里传变)。3.愈后防复:在疾病初愈、缓解或痊愈时,要注意从整体上调理阴阳,维持并巩固阴阳平衡的状态,预防疾病复发及病情反复。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什么意思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的意思,是指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不单擅长治病,而更擅长预防疾病。非高明的医生只懂得治病,而不擅长预防疾病。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是《黄帝内经》的内容,说的是防病的理念,其中“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重视预防疾病,讲究未病先防,疾病防加重及防发生并发症等。如疾病未发生不重于预防,或只讲治疗当下疾病,不重视预防疾病的加重变化,及不重视疾病并发症的预防,并非是高明的医生。中医注重预防疾病,平时也应当注重身体的健康调养,如有不适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以防疾病加重或并发其它疾病。
亚健康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其中陈国元、陈青山、刘保延、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常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概述啘,啘通“哕”,指干呕。干呕的基本征候特征为欲吐而呕,无物(或仅呕出少量涎沫)而有声。临床应分寒热虚实辨治,而以和胃降逆为要。
小儿脓窠疮
小儿脓窠疮,又名小儿脓窝疮,是中医病名,是一种皮损部位较深的化脓性皮肤病,愈合较慢,愈后留有瘢痕。西医称之为深部脓疱疮、痈。多因素体气虚,脾虚不运,则湿浊内停,兼之湿热邪毒外袭所致。也有因蚊虫、跳蚤叮咬,或患其他瘙痒性皮肤病,搔抓损破染毒所致。
特禀体质
特禀体质又称特禀型生理缺陷、过敏。是指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特禀体质的人会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是因为卫气虚损不能抵御外邪所致。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特禀质养生以健脾、补肾气为主,以增强卫外功能。
手足拘急
概述指手足拘紧挛急,屈伸不利的表现。系因外感六淫、伤及筋脉,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
空调病
是由于空调的低温环境刺激机体而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以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可伴有消化道、神经系统、皮肤等表现与空气干燥、冷热交替、病原微生物等有关以病因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交肠
概述交肠是指人体大小便不循常道,粪便从尿道或阴道中排泄,尿液从肛门口流出的一类病症。多为宫颈癌、附件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晚期的一种表现。
产后三急
概述产后三急是指产后呕吐、盗汗、泄泻,产后患此三病,可重伤津液,导致产妇阴血更虚,气血互根,出现气阴两虚,或阳气浮动,气虚欲脱之症,属危重症。
背疽
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其临床特点是初期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疼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后如莲蓬状。因其所生部位及形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上、中、下搭手,上、中、下发背,对串肩搭手、莲子发、肩疽、发背、莲蓬发、体疽发、腰疽、脾肚发、对心发、对脐发疽等。其名虽多,而其疾病性质则同。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