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腱膜炎
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其主体起自跟骨结节向远端行至各足趾的近节趾骨,由纵行的纤维组成,可保护足底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和关节,并提供足底某些内在肌的附着点,同时帮助维持足纵弓。跖腱膜炎主要表现为足底跟部的疼痛,其好发于中年人群,患者年龄多为40~60岁,且大多数人体重超重。跖腱膜炎通常发生在跟骨内侧结节处,为伴有跖腱膜退变和轻微撕裂的牵张性骨膜炎。其次可能同时累及邻近结构,如足跟内侧神经及支配小趾展肌的神经。偶尔会出现原发性小趾展肌神经及足跟内侧神经感觉支的卡压。部分跖腱膜炎患者伴有跟骨骨赘,但目前尚无法确定跟骨下骨赘和跖筋膜炎中跟骨下疼痛的关系,因为骨赘位于趾短屈肌的起点而不是跖腱膜处,且跟骨下骨赘患者中仅有39%有跟骨下疼痛的病史,表明骨赘与疼痛间仅仅有微弱关联。
跖筋膜炎
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负重时疼痛加重因长时间站立、牵拉、损伤、负重或训练诱发跖筋膜炎症本病可采取保守治疗或非保守治疗病情较轻者可能自愈;病情较重者不易自愈,病史可长达十数年
跖筋膜纤维瘤病
跖筋膜纤维瘤病是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特点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性良性疾病。以跖筋膜处形成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无痛,无纤维挛缩表现,起病隐匿,呈慢性经过,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一般无须手术治疗。
跖间神经瘤
跖间神经瘤又称跖骨间神经瘤、压迫性跖痛症、Morton跖痛症、原发性跖间神经瘤,为趾总神经的趾间分支受到刺激或压迫等因素,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引起疼痛的临床症状群。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最常见于第3趾蹼间隙,其次为第2趾蹼间隙,第1、4趾蹼间隙罕见。
跖骨趾骨骨折
跖骨趾骨骨折是常见骨折,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足、内翻扭伤或误踢硬物引起。本病主要表现为脚部疼痛、肿胀、畸形。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跖骨头骨软骨病
跖骨头骨软骨病是发生在跖骨头骨的无菌性坏死,多发生在15~16岁青少年,女性更常见,偶见于成年人。坏死常发生在第二跖骨头,偶见于第三跖骨头。根据X线检查,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现为跖骨头骨骺致密,边缘不齐;中期为骨骺碎裂,关节间隙增宽;晚期关节腔变窄,变平,骨质硬化,关节内有游离体,出现退行性关节病变。
跖骨疲劳性骨折
运动员在奔跑时跖骨头会产生很大的应力,特别是第1、第2跖骨头。而第2、第3、第4跖骨头由于其干骺端较薄弱,容易造成骨折。危险因素包括弓形足,穿减振质量差的鞋和骨质疏松。
跖骨骨折
跖骨骨折是指跖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典型症状为足背部肿胀、疼痛,负重时疼痛加剧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及足内翻扭伤引起以保守治疗为主,复杂足骨折采用手术治疗
坐骨疝
腹腔脏器或组织经坐骨大孔、小孔脱出称坐骨疝。坐骨疝临床极为罕见,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的妇女,尤以经产妇女为主;男性虽有发生,但更为少见。
坐骨直肠窝脓肿
坐骨直肠窝脓肿又称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比较常见,占肛周脓肿发病率的20%~25%。男性多见,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其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多伴有全身高热症状,脓肿溃破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