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厄达替尼(Erdafitinib)治疗效果会不会耐药

发布时间:2025-02-02 10:31:18 阅读:1271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厄达替尼

厄达替尼 生产厂家:东盟(老挝)制药与食品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成人患者 用法用量:  口服管理  可带或不带食物  整片吞服; 不要咀嚼或粉碎  呕吐剂量:服用erdafitinib后任何时候出现呕吐,应第二天服用下一剂。  错过剂量  在同一天尽快服用错过的剂量  第二天恢复定期每日剂量时间表  不应该服用额外的药片来弥补错过的剂量  存储  储存在20-25°C(68-77°F); 允许的温度为15-30°C(59-86°F)  尿路上皮癌  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其具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或FGFR3基因改变,并且在至少1行之前的含铂化学疗法期间或之后进展,包括在新辅助或辅助铂含量的12个月内化疗  最初8 mg 口服 每天1次; 根据血清磷酸盐(PO4)水平和14-21天的耐受性增加至9mg 口服 每天1次  如果血清磷酸盐水平<5.5 mg / dL并且没有眼部疾病或≥2级不良反应,则将剂量增加至9 mg 每天1次  继续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剂量调整  剂量减少计划  减少9毫克/天的时间表  第一:8毫克/天  第二:6毫克/天  第三:5毫克/天  第四:4毫克/天  第五:如果需要减少第五次,停药  减少8毫克/天的时间表  第一:6毫克/天  第二:5毫克/天  第三:4毫克/天  第四:如果需要第四次减量,停药  高磷血症  在所有患者中,限制磷酸盐摄入量为600-800毫克/天; 如果血清磷酸盐> 7 mg / dL,考虑加入口服磷酸盐粘合剂,直至血清磷酸盐水平恢复到<5.5 mg / dL  磷酸盐水平和剂量  5.6-6.9 mg / dL(1.8-2.3 mmol / L):以当前剂量继续  7-9 mg / dL(2.3-2.9 mmol / L):停药; 每周重新评估直至磷酸盐<5.5 mg="">1周,则实施剂量减少  > 9 mg / dL(> 2.9 mmol / L):停药; 每周重新评估直至磷酸盐<5.5 mg / dL(或基线),然后在较低剂量水平下重新开始药物  > 10 mg / dL(> 3.2 mmol / L)或显着改变基线肾功能或3级高钙血症:扣留药物; 每周重新评估,直至磷酸盐<5.5 mg / dL(或基线),然后以较低的2个剂量水平重新开始药物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CSR / RPED)  1级  无症状; 仅限临床或诊断观察  暂停药物直至解决  如果在4周内结束,则在下一个较低剂量水平恢复; 那么,如果一个月没有复发,可以考虑重新加速  如果连续2次眼科检查稳定,但未解决,则在下一个较低剂量水平恢复  2级  视力从基线开始20/40或更好或≤3行视力下降  暂停直到解决  如果在4周内结束,可以在下一个较低剂量水平恢复  3级  视力低于20/40或视线从基线降低> 3行  暂停直到解决  如果在4周内解决,可能会恢复2个剂量水平较低  如果再次出现,请考虑永久停止  4级  视力敏感20/200或受影响的眼睛更严重  永久停止
查看详情

厄达替尼(Erdafitinib)治疗效果会不会耐药,厄达替尼(Erdafitinib)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它特别有效于那些对一线铂类化疗产生抵抗的患者。厄达替尼是一种针对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口服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该药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厄达替尼(Erdafitinib)是一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靶向药物,近年来在膀胱癌、尿路上皮癌和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针对这种靶向治疗,并发耐药的情况也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厄达替尼治疗效果的耐药问题。

1. 厄达替尼的作用机制

厄达替尼通过抑制FGFR的活性,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它被特别用于对FGFR突变或基因扩增的膀胱癌和尿路上皮癌患者。这种靶向治疗促进了部分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反应,因此成为了这类肿瘤治疗的新选择。

2. 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虽然厄达替尼在临床上显示出有效性,但由于癌细胞的高度异质性,耐药现象屡屡发生。目前的研究表明,耐药机制主要包括FGFR的二次突变、激活替代通路(如MET、ERBB、PIK3CA等),以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厄达替尼治疗效果的降低。

3. 临床观察与案例分析

临床观察显示,厄达替尼治疗过程中会有患者在初期取得良好反应后逐渐出现疾病进展的现象。通过对个别病例的分析,发现一些患者在发生耐药后,FGFR基因的变异或表达变化均可能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这提示我们需持续监测患者的基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4. 对策与未来方向

面对厄达替尼的耐药问题,研究者们正积极探索多种策略来克服耐药,包括联合用药、重新评估靶向治疗的适应证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此外,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新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可能会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更为有效的选择。

厄达替尼在治疗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恶性肿瘤中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但耐药机制的存在依然对临床治疗提出了挑战。持续深入的研究将为如何应对这些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方案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