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重组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多久起效

发布时间:2025-03-30 14:29:10 阅读:1365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新瑞白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新瑞白 生产厂家:中国齐鲁制药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  1、肿瘤: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 mm3(白细胞计数2000/ 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5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 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 (白细胞计数10000/ mm3) 以上时,停止给药。  2、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不足1000/ mm3,骨能中的原粒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未见原粒细胞的情况下,成年患者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2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 mm3) 以上时,停止给药。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不足1000/ mm3时,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4、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胞数回升至5000/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5、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成年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  1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1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6、用于促进骨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  成人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在骨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查看详情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用于促进白细胞生成的生物制剂,常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症,其中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情况。本文将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作用及其起效时间,并分析其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和效果。

1. 重组人G-CSF的基本概念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促进其向成熟粒细胞的转化。对于接受化疗或放疗的癌症患者,G-CSF能够有效减少因治疗而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 G-CSF起效时间

重组人G-CSF的起效时间通常较快,在注射后24至72小时内,患者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一般开始显著增加。具体的起效时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使用的G-CSF的剂量及其他相关治疗。

3.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常常伴随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特别是在化疗后,因此G-CSF在此类患者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粒细胞的快速增生,G-CSF不仅能改善感染的抵抗力,还有助于维持患者整体的血液系统稳定。

4. 应用注意事项

使用重组人G-CSF时需要监测患者的反应,并根据具体的临床状况调整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骨痛、发热等症状。因此,医生在使用G-CSF时应权衡益处与潜在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治疗粒细胞减少症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对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来说,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了解其起效时间和适应症,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这一药物,使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