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新瑞白
生产厂家:中国齐鲁制药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癌症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 1、肿瘤:用于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成年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 mm3(白细胞计数2000/ 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降至5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 mm3)以下者,在开始化疗后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 (白细胞计数10000/ mm3) 以上时,停止给药。 2、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不足1000/ mm3,骨能中的原粒细胞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未见原粒细胞的情况下,成年患者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2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当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 mm3) 以上时,停止给药。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不足1000/ mm3时,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4、再生障碍性贫血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年患者在其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胞数回升至5000/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5、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成年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 1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 mm3时,1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数回升至5000/ mm3以上时,酌情减量或停止给药。 6、用于促进骨髓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加: 成人在骨髓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5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儿童在骨移植的第2日至第5日开始用药,2 g/kg每日1次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中性粒细胞回升至5000/ mm3(白细胞计数10000/ mm3)以上时,停止给药。
查看详情
化疗是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化疗药物的使用常常会对患者的骨髓造成抑制,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想方设法缓解这些副作用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问题。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化疗后促进骨髓恢复,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探讨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最佳时机以及其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1. 化疗对骨髓的影响
化疗药物通过靶向快速分裂的细胞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这也会影响到正常的造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化疗后,患者常常会经历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和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措施来恢复血液细胞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
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作用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促血液生成因子,主要通过刺激骨髓中的祖细胞分化与增殖,从而增加外周血中成熟的粒细胞数量。G-CSF在化疗后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减少,还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化疗后常用的支持疗法之一。
3. 使用时机
化疗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最佳使用时机通常是在化疗资料呈现白细胞计数下降至临界水平(如0.5×10^9/L以下)时。如果在化疗后及时使用G-CSF,能够显著缩短白细胞恢复的时间,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一般情况下,化疗后24至48小时内给予G-CSF治疗较为适宜,可以为骨髓提供足够的刺激信号,促进粒细胞生成。
4. 血小板减少症的注意事项
尽管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主要用于刺激粒细胞的生成,但在一些情况下,它对血小板的生成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因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上可能会结合其他生长因子,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来更好地提高血小板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G-CSF的同时,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以确保不会因白细胞的恢复而导致血小板进一步减少。
在化疗后的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减少感染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血小板减少症的症状。因此,了解G-CSF的使用时机和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