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导 > 文章详情

如何选:专注达和择思达

发布时间:2023-06-07 16:05:51 阅读:105 来源:问药网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择思达

择思达 生产厂家:印度Intas 功能主治:儿童和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单次给药作用24小时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  初始治疗  1.体重不足70公斤的儿童和青少年用量:开始时,盐酸托莫西汀的每日总剂量应约为0.5mg/kg,并且在3天的最低用量之后增加给药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约为1.2mg/kg,可每日早晨单次服药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  剂量超过1.2mg/kg/日未显示额外的益处。  对儿童和青少年,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4mg/kg或100mg,选其中较小的一个剂量。  2.体重超过70公斤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用量:开始时,盐酸托莫西汀每日总剂量应为40mg,并且在3天的最低用量之后增加给药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约为80mg,每日早晨单次服药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  在继续使用2-4周后,如仍未达到最佳疗效,每日总剂量最大可以增加到100mg,没有数据支持在更高剂量下会增加疗效。  3.对体重超过70kg的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成人,每日最大推荐总剂量为100mg。  维持/长期治疗  还没有对照试验的资料提示ADHD患者应使用多长时间的盐酸托莫西汀。  不过通常认为,ADHD可能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  如果医生选择长期使用盐酸托莫西汀,应定期再评价长期治疗对患者的有效性。  盐酸托莫西汀可与食物同服或分开服。  尚未系统评价单次服药剂量超过120mg或每日总剂量超过150mg的安全性。  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剂量调节-伴肝功能不全(HI)的ADHD患者的剂量调节建议如下:  1.中度HI患者(Child-PughClassB),初始和目标剂量应降至常规用量(对不伴HI的患者)的50%。  2.重度HI患者(Child-PughClassC),初始和目标剂量应降至常规用量的25%。  与强CYP2D6抑制剂联合使用的剂量调节  服用强CYP2D6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奎尼丁,且体重不足70公斤的儿童和青少年,盐酸托莫西汀的初始剂量应为0.5mg/kg/日;只有当4周后症状未见改善并且初始剂量有很好的耐受性时,才增加至通常的目标剂量1.2mg/kg/日。  服用强CYP2D6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奎尼丁,且体重超过70公斤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盐酸托莫西汀的初始剂量应为40mg/日,如果4周后症状未见改善并且初始剂量有很好的耐受性,仅可增加至通常的目标剂量80mg/日。  停止治疗时,不需逐渐减量。
查看详情
  随着对自闭症、ADHD等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相关药物的开发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和病患开始选择药物来帮助管理病情,而在诊疗方案中,专注达和择思达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成为备受关注的选项。本文将介绍这两种药物的作用、适用病症和注意事项,帮助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
   专注达 (Methylphenidate)
择思达  专注达是一种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作用于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路,从而改善注意力、注意力维持能力,减少冲动性和亢奋。因此,在ADHD和其他注意力缺陷和过度活跃症状(如自闭症)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专注达的剂量应该根据个体反应和药物效力进行调整。服药后,通常在30-60分钟内开始起作用,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4个小时。在服用专注达前应谨慎排除以下情况:
  1. 存在高血压、心脏病、静脉曲张、癫痫、焦虑或抑郁等相关疾病;
  2. 存在对甲基苯丙胺过敏的现象;
  3. 存在服用抑制剂(例如茶碱、雷米普利、苯丙胺)或麻醉剂(例如芬太尼)的患者;
  4. 患有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等疾病;
  如果出现疯病、幻觉、嗜睡、抑郁或焦虑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及时停药。
  择思达(Atomoxetine)
  择思达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被广泛使用在对付注意力不集中和亢奋症状。择思达工作的方式与甲基苯丙胺不同,其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较低的抑制作用,但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抑制作用较强,因而作用相对更为长久和平稳,维持约10至12小时。
  择思达的开发旨在提供有帮助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帮助病患更好的掌控其注意力缺失和冲动等症状。药物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反应的变化进行调整。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是否有以下情况:
  1. 有肝性脑病、动态静脉血液痴呆、青光眼等病史;
  2. 对择思达过敏;
  3. 患有恶性高血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
  如果出现意念不到位、困惑、恶心、呕吐、荨麻疹或过敏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选择何种药物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症状、病史、预期治疗效果、潜在的不良反应、药理学和治疗的成本。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药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为更好的诊疗提供有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