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偏瘫萎缩
面部偏瘫萎缩又称进行性单侧面萎缩或Parry-Romberg综合征,是表现为单侧面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骨骼进行性萎缩的疾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病。本病多于青年时期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皮损多局限于一侧额、下颌、颊部等部位。
面部脓皮病
概述面部脓皮病是一种以穿凿性、化脓性结节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20~30岁青年女性。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概述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是指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红色或紫红色斑块、点状、纵横交错的损害。无明显自觉症状。
面部斑点
指颜面部的色斑和色素小点的统称。脸上色素问题大多数起源于色素障碍性疾病,其中一种是色素沉着过渡引起的。如:黄褐斑、雀斑、?斑、黑变病、色素痣、太田痣、纹身等。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概述弥漫性掌跖角化病是一组以弥漫性掌、跖增厚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明显性别差异。
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
概述弥漫性躯体性血管角化瘤又称Fabry病,属X连锁隐形遗传性疾病,系溶酶体酶α-右旋半乳糖苷酶A缺陷所致。除皮肤损害外,尚可累及眼、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弥漫性筋膜炎
弥漫性筋膜炎(EF)是一种少见的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和硬化为特征的疾病。1974年 由Shulman首先报道2例,被称为“伴高γ-球蛋白血症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1975年Rodnan根据7例患者病理所见,强调筋膜多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命名为“嗜酸性筋膜炎”。以后陆续的报道发现患者并不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增高或组织中浸润以及高γ-球蛋白血症,因而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硬化性筋膜炎”更能反映该病的病变特征。也有学者对该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表示异议,认为该病为硬皮病的皮下型或异型,有些患者在病程中可以转化为系统性硬皮病。
糜烂型足癣
概述糜烂型足癣是足癣的一种,由感染皮肤癣菌所致,表现为足趾间皮肤浸渍发白, 强行剥脱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无明显症状,常伴不良气味。
梅勒尼坏疽
梅勒尼坏疽又称细菌性协同性坏疽,是指一种皮下组织感染,也可侵犯皮肤筋膜。本病由Meleney首先描述,又称Meleney协同性坏疽,也有称手术后进行性协同性坏疽、慢性潜行性隧道性溃疡。临床表现为三区典型的皮损。
梅毒性脱发
概述梅毒性脱发是二期梅毒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脱发多为不规则点状、片状,边界多不清楚, 部分脱发处残留长短不一、参次不齐的头发, 如虫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