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合并HIV感染
概述梅毒合并HIV感染是指既有梅毒螺旋体的感染又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HIV主要侵犯辅助T淋巴细胞(CD4+),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梅毒合并HIV感染能使梅毒的血清反应变化更为复杂。
玫瑰糠疹
典型症状为沿皮纹走行的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过敏、药物、免疫功能紊乱等相关本病有自限性,多对症治疗,可给予药物及紫外线照射等治疗营养均衡清淡饮食,避免搔抓,避免感冒、避免接触可疑过敏物质
毛孢子菌病
毛孢子菌病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性和系统性感染,多见于热带地区。某些温带地区也有较高的发病率。毛孢子菌既可引起浅表感染,也可引起侵袭性感染。浅表感染,又称为白毛结节,为白色、棕黑色或绿色颗粒状纺锤状小结节,包围毛干并呈不规则散在分布。白毛结节多见于年轻男性,特别是生殖器周围。但似乎并非接触传染,个人卫生差及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是本病的风险因素。侵袭性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和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是一种致死性的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免疫低下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毛孢子菌属已成为除念珠菌属外致人类播散性感染第二位的酵母菌。
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是指发生在舌侧缘的一种呈毛状的白色斑块状损害,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又称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口腔舌侧湿疣。常见于同性恋、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者及HIV感染的性伴侣等人群中。在20至50岁之间高发。毛状白斑是艾滋病特异性相当高的早期临床症状,患者无自觉症状或伴轻度烧灼疼痛感。
毛周角化病
一种良性的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常见症状为毛囊角化性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毛囊周围红斑与遗传因素、维生素A缺乏、代谢障碍、内分泌因素等有关以药物治疗与激光治疗为主
毛细血管瘤
由于未成熟毛细血管增生形成的血管瘤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限性血管扩张,呈鲜红色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有关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
毛细血管扩张症
毛细血管扩张症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的小血管异常、持久性扩张可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点状、细丝状或星状的皮肤损害,压之褪色发病与遗传、雌激素、感染、物理因素、放射性损伤、皮肤疾病等相关影响美观者要求可采取物理治疗,有其他不适对症治疗;继发者针对原发病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概述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属于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初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及出血,渐扩展成环状中央遗留色素沉着、萎缩。
毛鞘棘皮瘤
毛鞘棘皮瘤是一种向毛囊分化的良性肿瘤。本病罕见,一般无自觉症状。
毛盘瘤
毛盘瘤是一种毛囊错构瘤,属于纤维毛囊瘤谱系中的纯基质增生。纤维毛囊瘤谱系包括:纤维毛囊瘤、毛囊周围纤维瘤和毛盘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