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
使用超声波构建各组织、器官及胎儿等的图像,评估结构及功能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查多组织、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体检筛查;初步判断肿瘤性质;评估器官功能;胎儿产前筛查;引导穿刺活检等根据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可分为脉冲回声式和多普勒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术
人体组织的弹性变化与其病灶的生物学特征紧密相关,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MRI)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等都不能直接提供该组织的弹性这一基本力学属性信息。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是1991年由Ophir 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技术,它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更能更生动地显示、定位病变及鉴别病变性质。其原理是:利用组织内弹性系数分布不均的特性,组织内的应变分布也会有所差异。弹性系数大的区域引起的应变系数小,反之,弹性系数小的区域引起的应变系数大。在弹性力学、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例如位移、应变、速度的分布产生一定改变。当收集压缩前后的射频信号后,利用自相关(CMA)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再应用彩色编码成像,对纤维化疾病、肿瘤进行鉴别。
超敏反应实验诊断
超敏反应实验诊断是通过皮肤试验、血清IgE检测、免疫复合物检测等方法诊断超敏反应及类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种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所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临床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很多,但其发生机制却不同,了解各种超敏反应疾病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超敏反应疾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是检测极其微量的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指标异常常见于心血管疾病、细菌感染等发现结果异常时建议就诊于心内科、急诊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
适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疑似细菌感染的新生儿可通过静脉血、足跟血检测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辅助诊断新生儿感染无须提前准备;若与血脂同时检查,检测前禁食12小时,可少量饮水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以灭活窄谱和广谱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及抗-革兰阴性杆菌青霉素等抗生素为特征的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通常最易生产,其次,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酸菌、绿脓杆菌也可生产。其特点是可以水解灭活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主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马斯平等除外)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等),通常不水解头孢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和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其活性可以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临床常用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筛选和确证两种试验)进行检测。
超薄细胞检测
超薄细胞检测简称TCT,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据报道,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的40%在5年内可逆转为正常,10%进展为原位癌。其余维持于非典型增生阶段。传统的巴氏涂片有高达53%~90%的假阳性,其原因是涂片中没有可诊断的细胞。TCT从采集标本、操作、制片到报告模式上,都比巴氏涂片和分级有了根本的变革,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CT检查方法为,用宫颈刷取宫颈表面及宫颈内约1.5厘米范围的脱落细胞,浸泡于“细胞保存液”中,经过滤使细胞随机均匀分散,在光镜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清晰薄层细胞。
肠镜检查
用肠镜来检查肠道的方法可观察、治疗肠道病变可用于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观察分为小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
肠α₁-抗胰蛋白酶清除率
α₁-抗胰蛋白酶(α₁-antitrypsin,AAT)是蛋白酶抑制物,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人血浆中主要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胶原蛋白酶,既不被胰蛋白酶消化,也不在小肠吸收,其分子量与白蛋白相当。肠α₁-抗胰蛋白酶清除率可以作为胃肠道丢失的白蛋白的间接测定。
常量元素
在构成人体的矿物质中,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磷、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