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检测
CD3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几乎所有的T细胞表面均存在。它由4个遗传因子和6个肽链组成,是构成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膜抗原。在抗原与TCR结合时,参与其信号向细胞内的传达,T细胞的分化,向辅助T细胞、杀伤T细胞的分化及活性化,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的发现,配位子的组合等,是与发现各种各样的T细胞机能有关的重要的膜抗原。
CD34计数
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在发育的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细胞簇分化抗原CD34是目前公认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共同标志。CD34细胞能重建造血,已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
CD19检测
CD19是簇分化抗原的一种,是B细胞增殖、分化、活化及抗体产生有关的重要膜抗原。CD19分布于全体B细胞、毛细胞白血病细胞等恶性B细胞、滤泡树状细胞上,因此是诊断B细胞系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鉴定B细胞最好的标记。
C-肽检测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怀疑患胰岛素瘤者可通过静脉血检测反映了胰岛合成与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判断糖尿病分型、确定治疗方案等检测前需要空腹,可少量饮水
C-肽测定
C肽(C-peptide)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转变为胰岛素的过程中裂解出来的、含31个氨基酸的肽类片段,其分子量大小为3020,胰岛素原包括胰岛素的A、B链、C肽和一个单个序列组成,C肽连接胰岛素的A链和B链,在胰岛素合成的过程中,单个序列被蛋白酶切割,随后C肽也被移除,胰岛素的A链和B链由二硫键连接,生成胰岛素,因此C肽与胰岛素是等摩尔释放。另一方面,C肽不容易被肝脏降解,因此测C肽就是测了胰岛素的含量,能准确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凡能刺激或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可影响C肽的释放,因此血清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胰岛素测定相同,但C肽的半衰期为胰岛素的3~4倍。
C-反应蛋白检测
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外伤等可通过静脉血进行检测是发生急性炎症敏感标志物,非急性炎症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与冠心病危险有关检测前无须准备
吡啶酚
吡啶酚(pyridinoline,Pyr)是天然胶原链,存在于硬连接组织,如软骨。骨吸收期间Ⅰ型胶原被水解,生成的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交联释放入血并从尿中排出,可作为反映骨吸收的指标。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呈世界范围流行的急、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具有宿主广泛、死亡率不高、传染性极强以及感染后根治困难等特点,是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布氏杆菌病,其次是牛布氏杆菌病。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传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人体感染布氏杆菌病常引起睾丸炎或附睾炎、不育、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流产、不孕、关节炎、气管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等,对人的危害极大。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检测布氏杆菌抗体的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等。
补体旁路B因子
补体旁路B因子(factor B,BF)是种不耐热的β球蛋白,50℃时30分钟即可失活。它可被D因子裂解为Ba、Bb两个片段,Bb与C3b结合构成旁路途径的C3转化酶。B因子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个重要成分,又称C3激活剂前体。
补体第4成分
补体(complemen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10%的补体在血清中的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应答而增加,仅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才会发生波动。补体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9种血清蛋白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而分别命名为C1~C9。补体第4成分(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根据溶血活性的差异,C4可分为两种同种型——C4a和C4b,在补体活化、促进吞噬、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临床常用速率散射浊度法、单向免疫扩散法(SI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C4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