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镜检查
通过鼻咽镜可观察鼻咽及后鼻孔区,了解此区域是否存在异常可以观察软腭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鼻咽顶部及腺样体等帮助筛查或诊断鼻咽及后鼻孔区有无新生物、溃疡、黏膜粗糙、炎症、出血、隆起,双侧是否对称,是否存在结构畸形鼻咽镜分为间接鼻咽镜检查、直接鼻咽镜检查(目前较少应用)、硬管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及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拭子检查
从鼻或鼻咽部采集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的方法可用来检测鼻及鼻咽部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等病原体辅助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鼻前庭拭子检查、鼻腔拭子检查、鼻咽拭子检查
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为过敏性鼻炎,通常是指由IgE所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以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症状,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是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变应性鼻炎属I型变态反应,在变态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而嗜酸性粒细胞因子促使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向变态反应部位聚集,以致鼻分泌物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出现,可见鼻分泌物检测到嗜酸性粒细胞是过敏性鼻炎的特征。其检查方法为取患者的鼻分泌物,涂片行伊红美蓝染色(瑞氏染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
鼻腔分泌物涂片查嗜酸性粒细胞
鼻腔分泌物涂片查嗜酸性粒细胞,指将患者的鼻腔分泌物涂片行伊红美蓝染色(瑞氏染液),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该检查是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检查方法之。
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常用于观察鼻腔和鼻咽部,评估和判断是否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检查部位包括下鼻甲、下鼻道、鼻泪管开口、上颌窦口、鼻中隔及鼻咽部可以帮助筛查或诊断鼻炎、鼻息肉、鼻出血、鼻腔肿瘤,以及鼻咽部病变分为硬性鼻内镜和软管鼻内镜
苯妥英血液浓度检测
苯妥英(phenytoin,PHYT)又称大伦丁、地伦丁,是种非镇静催眠性抗癫痫药。苯妥英的吸收部位在肠道,主要是十二指肠。适用于治疗癫痫症、三叉神经痛等。
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试验
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试验是间接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一种试验,对诊断胰腺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高,仅能检出中度以上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轻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敏感性差。
苯丙酮尿症实验诊断
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由于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酶缺陷的不同可分为典型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型两种。临床主要特征为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皮肤毛发颜色变浅。其发病率随种族而异,我国发病率为1:11 000,北方人群发病率高于南方。
苯丙酮尿症筛查试验
苯丙酮尿症筛查试验是新生儿筛查的一项重要检查。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代谢病,为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自从Guthrie于1961年建立细菌抑制法以来,目前测定血清(浆)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浓度,用于筛查PKU的检测方法有细菌抑制法、荧光光度法、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生物敏感电极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串联质谱技术等。
苯丙氨酸测定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测定,是项用作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的指标。Phe测定,有助于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及苯丙酮尿症的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