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小儿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应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由心房或房室交界处异位兴奋灶快速释放冲动所产生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发病率约占1/2500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容易反复发作,但初次发病以婴儿时期为多见。表现为突然发作和骤然停止。
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比较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流脑及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见于3个月~3岁婴幼儿。各种细菌所致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可归纳为非特异性表现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部分可出现并发症。
小儿嗜血流感杆菌肺炎
嗜血流感杆菌肺炎是由嗜血流感杆菌所引起。多见于4岁以下婴幼儿,偶见于新生儿及成人,常并发于流感病毒或葡萄球菌感染的患儿。
小儿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细菌、细菌毒素或毒物污染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所引起的中毒。根据毒物性质,通常可将食物中毒分为三大类,即感染性(细菌和真菌)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小儿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常伴有发热,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可导致患者死亡。
小儿砷中毒
砷具有金属性,其毒性极低,但其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有机化合物均有毒性,引起砷中毒的化合物主要有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五氧化二砷、砷化氢、二硫化二砷(雄黄),三硫化二砷(雌黄)等。三价砷化合物的毒性较五价砷为强。在我国,砷中毒大多数是由饮用水中含砷量过高引起的。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又称热带巨脾病或特发性热带脾肿大。主要表现为慢性巨脾,并伴有肝大、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及疟疾抗体明显升高。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是疟疾感染后所致的免疫球蛋白代谢障碍性疾病,有遗传因素。预防疟疾感染为根本措施,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
小儿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由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亦称非伤寒沙门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多侵犯2岁以内多病体弱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我国的发病高峰为5~7月。该病特点是病情重,合并症多,病死率高。
小儿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系指较主导节律提前出现的异位心搏。按异位起搏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小儿偏头痛
小儿偏头痛是常见的儿科神经系统慢性复发性头痛病症,患儿年龄多在6~12岁,10岁以前男略多于女,青春期女性高于男性。其特点为:额颞部疼痛,以跳痛、剧痛或阵发性加剧为主;发作时间短,一般持续2~3小时,很少超过12小时;多为双侧性头痛,多伴有头晕、恶心及腹痛。
小儿女性性早熟
性早熟即青春期发育明显提前,女性性早熟占全部女性的0.2‰左右。由于每个正常儿童青春期发育的开始时间变异较大,故很难确定青春期发育开始的正常和早熟时间的绝对界限。一般认为女孩8岁以前出现乳腺增大、阴毛生长、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开始于10岁以前,即为女性性早熟,也有学者主张儿童青春期与性发育早于当地正常儿童发育平均年龄2个或2.5个标准差以上者即为性早熟。